课件编号6146547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2《范进中举》教学设计+作业

日期:2024-06-0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3次 大小:432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22 范进中举 一、巩固基础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中举( ) 作揖( )商酌( ) 拙病( ) 相公 ( ) 兀自( ) 带挈( )名讳( ) 桑梓( ) 啐在嘴上( ) 2、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屠户把银子 (拿 捏 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 (舒 伸 张)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 (收 缩 放)了回去,往腰里 (揣 塞 放)。 3、指出下列句子描写人物的手法。 (1)“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 (2)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 ) (3)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 (4)辞了丈人回来,自心里想:“宗师说我火候已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如不进去考他一考,如何甘心?”( ) 二、思考探究 4、 “好了!我中了!”这句话道出了热衷功名的范进此时什么样的心态呢?请简要说明。(不超过40字) 5、描写范进喜极而疯的过程,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按要求写出相应的语句。 ⑴烘托范进昏厥时怕人情景的是: ⑵烘托范进疯走狂奔的是: 参考答案 略。 攥、舒、缩、揣 (1)语言描写 (2)动作描写 (3)外貌描写 (4)心理描写 宣告几十年贫贱屈辱的生活就此结束,欣喜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一朝到手。 ⑴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水灌了过来。 ⑵众人拉他不住。 22 范进中举 【教材分析】 《范进中举》是第六单元第2篇文章,节选自《儒林外史》,是一幅绝妙的讽刺画。小说运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了范进中举时的种种丑态和趋炎附势的众生相,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以及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本课要学习对比、讽刺手法的运用,探究小说主题;赏析文中细节描写,体会其表达效果。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感悟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和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教学目标】 1.学习对比、讽刺手法的运用,探究小说主题; 2.赏析文中细节描写,体会其表达效果;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感悟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和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预习提示】 1.日积月累 (1)我搜集的资料(课文和作者) (2)我积累的字词(字音和字形) 2.边读边悟 (1)用“首先———接———然后———最后”的字样组织语言,用主谓句,以主人公范进为叙述角度概括故事情节。 (2)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和周边人对他的态度有什么变化?试着概括一下人物形象。 (3)范进发疯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4)读完全文,我的阅读感受是: 3.学贵有疑 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标题,分析课文题目中所流露出来的信息。 明确:人物--范进 事件--中举。 2、课文题目反映了我们古代何种现象? 明确:科举制度。 3、交流有关科举的知识。 资料助读:秀才和举人的差别有多大? 明清时期,经过县府院三级11场考试合格的童生为秀才,也称生员,俗称读书人。优秀者可以入县学府学读书,就是进学。国家政权给予一定钱粮,以支持秀才继续学习。中了秀才,见县官不跪,口称学生。一般案件不受刑。民间称为相公,可出任官员幕僚,或者当私塾先生,或者給大户人家做管家、掌柜之类的客卿。 举人,是科举制度成熟定型后最基础的士大夫集团成员。需在各省乡试通过。 举人享有不纳税不徭役的基本特权,中举后就是老爷,附近的小农小商会拖家带口依附,献上财产将自己降低到佃户与帮工,为的就是逃避税吏衙役的盘剥与敲诈。同时,举人可与地方官员平等交往,因为有座师同年这一票人脉资源。因此可被推荐为基层有品小官,通常是九品巡检、司库、税目、主薄一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