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149677

19 《苏州园林》课件(共50张幻灯片)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0次 大小:3384787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苏州园林,课件,50张,幻灯片
  • cover
(课件网) 19.苏州园林 中国四大古典名园 颐和园 避暑山庄 拙政园 留园 情景导入 【颐和园】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在北京海淀区。原为帝王行宫花园。金贞元元年(1153)完颜亮设为行宫,明时皇室改建为好山园。清乾隆十五年(1750)又改建,名清漪园,咸丰十年(1860)为英法联军所毁。光绪十四年(1888)慈禧太后移用海军经费重建,改名颐和园。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水面占全园的四分之三。集中了全国园林艺术的精华,构思最巧妙、最有特色的是她的长达728米的长廊,长廊和廊中的绘画本身就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避暑山庄】亦称“承德离宫”“热河行宫”。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在河北省承德市。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为我国著名的古代帝王宫苑,清初第二个政治中心。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建成于乾隆五十五年,历时87年拥有建筑100余处。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 【拙政园】名冠江南,胜甲东吴,是中国的四大名园之一,苏州园林中的经典作品。在江苏省苏州市娄门内东北街。明正德年间(1506—1521)御史王献臣创建。全园以水池为中心,水面约占五分之三。有山水亭台交相掩映之胜,成为具有江南特色的典型园林,是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杰作。 【留园】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在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留园路。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 1566),为太仆徐时泰私园。原有东、西两园,清嘉庆年间(1796—1820)就东园遗址建成寒碧山庄,光绪年间(1875—1908)改称留园。主要建筑有涵碧山房、闻木樨香轩、远翠阁、五峰仙馆、鸳鸯厅、冠云楼等。布局紧凑,富于变化,充分体现造园艺术中分合、高深、曲直、虚实、明暗等对比手法,为中国造园艺术的杰作。 苏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城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被人们誉为“园林之城”,其盛名享誉海内外。 【苏州园林】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鼎盛于明清,历史绵延2000余年,实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在199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将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网师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统称“苏州四大名园”,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 园林分布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 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作品收在《叶圣陶集》里。 作者简介 1979年初,香港一家-出卷网-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便邀请叶圣陶写一篇序文,叶圣陶欣然允诺。后因故摄影集未出版,序文被《百科知识》所用,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这正是叶圣陶对苏州园林眷恋深情的自然流露和生动描写。 写作背景 轩榭( ) 池沼( ) 丘壑( ) 模样( ) 相间( ) 嶙峋( ) 庸俗( ) 镂空( ) 蔷薇( ) 重峦叠嶂( ) 廊( ) 斟酌( ) xuān xiè zhǎo hè mú jiàn lín xún yōnɡ lòu qiánɡ zhànɡ lánɡ zhēn zhuó 识文辩词 生难字 词语解释 景致:风景。 阶砌:台阶。 嶙峋:枯瘦的样子。 雷同:指不该相同而相同。 败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 镂空: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鉴赏:(对艺术品或文物的)鉴定欣赏。 阅历:由亲自体验、经历而得来的知识。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自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珠光宝气:形容服饰、陈设等非常华丽。 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 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