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155870

24《河中石兽》常考知识盘点及练习

日期:2024-05-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36次 大小:121461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河中石兽,常考,知识,盘点,练习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河中石兽》 常考知识盘点 1.资料链接 (1)纪昀 纪昀(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清代学者、文学家。纪昀一生将主要精力倾注于主持《四库全书》的编纂以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撰写上。他本人的著作,流传至今的,有后人搜集并编成的《纪文达公遗集》和文言短篇小说《阅微草堂笔记》。 (2)《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2.文章中心概括 这则故事用寺僧、讲学家和老河兵推理沉在河里的石兽的不同结论,来说明天下事物虽有共同的规律,但又有各自特殊的性质,切不可不加分析,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主观臆断。 3.写作特点 (1)语言平实,风格简淡。作者叙事平实、明快,没有多余的修饰。例如第一段写打捞石兽,连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事情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简洁而又生动。 (2)善于在叙述中制造节奏波澜,平而不板作者先写寺僧打捞石兽无果,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服为确论”———岂止众人,连读者也几乎以为这就是定论了,谁知作者又引出了老河兵的“又笑曰”,谜底这才揭晓。 (3)寓意于事,立意高远.作者的旨趣所在,不是渲染寻找石兽的过程,而是引出最后的深层思考。 4.文言文基础知识和理解运用 (1)通假字 曳铁钯:“钯”通“耙”,整地的农具 (2)古今异义 ①阅十余岁 古义:经过,经历 今义:阅读 ②盖石性坚重 古义:因为,原因是 今义:有遮蔽作用的东西 ③但知其一 古义:只 今义:表转折,但是,却 ④是非木杮 古义:代词,这 今义:判断动词,是 ⑤求之下流,固颠 古义:副词,固然 今义:坚固 ⑥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物理学 ⑦求二石兽于水中 古义:寻找 今义:请求、要求、追求 ⑧转转不已 古义:停止 今义:已经 ⑨渐沉渐深耳 古:罢了 今:五官之一,用来听声音 ⑩二石兽并沉焉 古:一起 今:并列 (3)一词多义 ①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介词,表被动,被) 众服为确论(动词,认为是)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动词,成为) ②之:闻之笑曰(代词,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代词,代石兽) 其反激之力(助词,的) ③如: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动词,按照) 如是再啮(介词,像) (4)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动词 棹数小舟 棹:原意为船桨,文中指划船 ②动词用作名词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暴涨:原意为(水位)急剧上升,文中指洪水 (5)重要句子翻译 ①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 译文:过了十多年,僧人募集钱款重修寺庙,并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到底没能找到。 ②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译文:(寺僧)认为它们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踪迹。 ③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文: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④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译文: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石兽)埋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寻找它们,难道不荒唐吗? ⑤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译文:凡是沉在河中的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 ⑥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译文:因为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水流的反冲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