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168738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03讲 《荀子》

日期:2024-06-1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0次 大小:352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资料,人教,教学,补习,巩固,练习
  • cover
《荀子》选读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探究荀子天人相分的天人关系。? 2.掌握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能将重点句子进行翻译。? 3.读懂文本,了解荀子文章的基本特点,排比句的运用。? 4.体会荀子对天人关系的思考。 知识积累 文学常识 【学习是一道力量———荀子《劝学》解读 二、荀子】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今山东临淄)游学,任过列大夫的祭酒(学宫领袖),还到过秦国,拜见秦昭王,后来到楚国,任兰陵(今山东枣庄东南)令。公元前238年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 荀子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人类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以趋吉避凶。他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首先要通过感觉器官和外界事物接触,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在政治上,他针对孔子、孟子效法先王的思想,提出“法后王”,主张应该适应当时的社会情况去施政,要选贤能,明赏罚,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他的许多思想为法家所汲取。 在人性问题上,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他认为人类天生有欲求,有欲求必有争夺,任其天性发展,必做恶事,因此他提出“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可以改善人的恶的本质,所以他主张“明礼义而化之”,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认为人和物都可以改变,能改造好,能“知明而行无过”。 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又善于用喻。 字词汇总 字音 蕃长于春夏(fán)?????辍广(chuò)???????啜菽(chuò?shū) 籴贵民(dí)??????? 雩而雨(yú) 卜筮然后决大事(shì) 楛耕伤稼(kǔ)?????? 礼义之不愆兮(qiān) 字义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开垦,引申为发展)???????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停止,引申为废止) 君子有常体矣????????(体统,规矩,引申为准则或法则)???????? 礼义之不愆兮,何恤人之言兮??(愆,违背;恤,忧虑,担心) 若夫志意修??????????(美好)??????? 是节然也????????????(节制,指时势,命运的制约) 上暗而政险??????????(昏暗)?????? 大天而思之??????????(思慕)??????? 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治理,整理) 词类活用 文王康之(形容词使动) 君子道其常(名作动,遵循) 礼义之不愆兮(名作动,违背) 是以日进也/是以日退也(名作状) 一也(数作动,一样) 怪之(形容词意动) 雩而雨(名作动,下雨)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名作动) 大天而思之(形容词意动) 因物而多之(形容词使动) 孰与骋能而化之(动词使动) 思物而物之(名词使动) 重点语句 (1)判断句 治乱非天也(……也,表判断) 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者也,表判断) (2)省略句? 禹以治,桀以乱(“以”后省略宾语“之”) 可畏也,而不可怪也(“可”前省略主语“是”) (3)宾语前置句 此之谓也(“此之谓”宾语前置,应为“谓此”,说的就是这) 礼义之不愆(否定句宾语前置,应为“不愆礼义”) (4)状语后置句 繁启、蕃长于春夏(“蕃长于春夏”状语后置,于春夏生长)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于日月”状语后置,比太阳月亮) (5)定语后置句 物之已至者(“已至者”应在“物”前) 课文精要 理解主旨 本文客观地分析了大自然的运行规律,正确地指出了天与人之间的关系,认为人类应在掌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驾驭自然,征服自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