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168740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05讲 《老子》

日期:2024-06-1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9次 大小:4079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资料,人教,教学,补习,巩固,练习
  • cover
《老子》选读———有无相生 学习目标 1.讲授选文,其间涉及材料的思想及词汇等多方面的内容。 2.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选文,来把握《老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 3.引导学生从中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知识积累 文学常识 老子 太上老君是道教对老子的尊称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约生活在春秋末年公元前 580 年~500 年之间,是春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教奉为教主或教祖,尊为“道德天尊”,列三清尊神之一。《史记》载“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老子出生于楚国苦县厉乡,即现今的亳州市涡阳县闸北郑店。他曾担任“周藏室之史”,深懂周朝的图书典籍,学问渊博。周文王时,被召为守藏史。武士、成王时又为柱下史。昭王时,因见周王室衰微,去官归隐。后来为要开化西域,就在昭王23年,骑着青牛,准备过函谷关而去。至函谷关遇见关令尹喜。尹喜请求他著书,特来求道。老子见他很虞诚,“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最终成了隐士,“莫知所终”,老子,隐君子也(《史记》)。便留下五千真言,这就是后世传诵的《道德经》。因这五千言,他成为位居三清的大神仙,被奉为道教的祖师。 《道德经》 《道德经》又名《老子》,文约义丰,虽仅五千言,却包含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 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把宇宙看成一个自然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还提出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事物总要走向它的反面。为了防止走向反面,他主张要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认为“柔弱胜刚强”。这种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有其合理性,但它忽视矛盾双方的斗争,把转化看成是无条件的循环往复。在政治思想上,老子主张“无为”,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无力,企图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但他对“侯王”的告诫,如“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却是很精辟的。《老子》的历史观是落后的,要求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死不相往来”。老子哲学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后代不少哲学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它的影响。自汉以后注释《老子》者不下千家,在中国古籍中是罕见的。老子不但创立了我国三大宗教之一的道教,而且他的思想可以说影响了后来整个中国哲学史的发展,深深地影响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 字词汇总? 语音 斯恶已 wù 自矜者不长?jīn zhǎng 其脆易泮pàn 起于累土??léi 音声相和hè 重点字词 1、通假字 自见者不明(见,通“现”) 死而不亡者寿(亡,通“妄”) 其脆易泮(泮,通“判”) 起于累土(累,通“蔂”) 2、词类活用 自是者不彰(意动,认为……正确)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意动,把……当作有为,把……当作事业,把……当作有味) 夫轻诺必寡信(使动,使……减少) 多易必多难(意动,把……看得容易;使动,使……增多) 是以圣人犹难之(意动,认为……难) 其未兆易谋(名作动,显露迹象) 常于几成而败之(使动,使……失败) 慎终如始(形作动,慎重对待) 3、古今异义 埏埴以为器(来做) 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走不远;不能明理)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做事;差不多成功)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柔软;僵硬) 重点句式 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宾语前置) 报德以怨,图难于其易(状语后置)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状语后置) 千里之行(宾语前置)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被动句) 课文精要 理解主旨 课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