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172093

13.唐诗五首 - 黄鹤楼(课件+教案+素材)

日期:2024-04-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0次 大小:3900485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教案,素材
    13、唐诗五首-黄鹤楼(崔颢) 课题 《黄鹤楼》 备课人: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名言佳句的含义,品味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3、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 2、理解名言佳句的含义,品味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难点) 学习内容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千古绝唱因楼而生 ,文化名楼因诗而名。江南有三大名楼你知道是哪三大楼因什么而出名吗? 江南三大名楼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唐代诗人崔颢的题咏,使黄鹤楼赢得“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 位于湖南岳阳,以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而名闻天下。 位于江西南昌,因王勃的《腾王阁序》而著名。 二、【文学常识】 1、黄鹤楼 (1)黄鹤楼的历史沿革 东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东吴主孙权下令“城江夏山”,也就是下令在武昌江边倚着蛇山建一座城池。当时,孙权的主要对手曹操与东吴隔江而制。因此,长江天险的防守对东吴来说非常重要。为了随时掌握江上的情况,在修建武昌城的时候,还在沿江一处叫做黄鹄矶的地方修建了一座望楼。这座望楼,就是黄鹤楼的雏形。 随着历史的演变,黄鹤楼逐渐失去了它的军事价值,而成为人们饮酒消遣,欣赏风景的好去处。在一千七百多年的漫长历史中,黄鹤楼可以说是饱经沧桑,受尽磨难。它先后十余次毁于战乱,或意外失火。先后十余次被毁,又十余次被重建。黄鹤楼最后一次被毁是在公元1884年,最后一次重建是在1981年动工,1984年建成的。 (2)黄鹤楼的内部装置 黄鹤楼内部,层层风格不相同。底层为一高大宽敞的大厅,其正中藻井高达10多米,正面壁上为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陶瓷壁画,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长达7米的楹联: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二楼大厅正面墙上,有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瑾撰写的《黄鹤楼记》,它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楼记两侧为两幅壁画,一幅是“孙权筑城”,形象地说明黄鹤楼和武昌城相继诞生的历史;另一幅是“周瑜设宴”,反映三国名人去黄鹤楼的活动。三楼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如崔颢、李白、白居易等,也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四楼大厅用屏风分割几个小厅,内置当代名人字画,供游客欣赏、选购。顶层大厅有《长江万里图》等长卷、壁画。 2、走近作者 崔颢,汴州(开封)人氏,(公元704?—754年)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 三、【听读朗读】 1、听读课文 2、读准字音———给划横线的字注音 崔颢(hào) 芳草萋萋(qī) 鹦鹉洲(yīnɡ wǔ) 3、全班齐诵读课文 要求:全班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四、【疏通诗意】 1、结合注释与自己的预习,小组讨论,互相帮助,想象画面,疏通诗意。(温馨提示:注意依字译句和译文的方法) 2、勾画并质疑,提出组内的疑难词句,班内共同解决。 参考译文: 仙人已经乘着黄鹤离去,只徒然留下一栋黄鹤楼在此地。 黄鹤离去之后再也没有回来过,而白云千年以来依然飘浮在空中,不因黄鹤离去而有所改变。 晴天里,汉阳一带原野上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也长满茂盛的芳草,傍晚时分在暮色中望向远处,看不清故乡在何方,远方江上苍茫的江波真使人发愁。 3、资料链接:采薇 黄鹤楼的传说 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