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191022

北师大六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第2课时 观察的范围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4次 大小:464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北师大,观察,格式,教案,范围,2课时
  • cover
第2课时 观察的范围 /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页及练一练。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了解物体间的相互关系,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借助画图、操作等多样化的活动,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 【教学重点】 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能运用“观察的范围”的相关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准备】 PPT课件、作业纸。 /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品读古诗,引入课题 师: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很多的古诗,下面我们再来品读一下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课件出示古诗,学生齐读。 师:在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中,哪一句表达了诗人王之涣登山临水时的感受呢? 师:为什么说“欲穷千里目”需要“更上一层楼”呢?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来深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观察的范围)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情境图)秋天到了,桃子都成熟了,落得满地都是,小猴闻到香味,在墙外向里张望 。可是前面有一堵墙,小猴子能看到墙内的桃子吗? 师:看,小猴子爬到了A点的这个位置,它能看见地上全部的桃子吗?那它能看到墙内的哪些地方?谁愿意到前面来指一指? 师指墙脚下一点:这个位置小猴在点A处能看到吗?为什么? 生:不能看见,因为它的视线受到了墙的阻挡。 师:它到底能够看到多大的范围呢?我们在图上又该如何表示呢?(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师介绍: 在A点时,我们可以把猴子的眼睛看作“观察点”(板书:观察点)。阻碍小猴子观察视线的是什么?(墙)它的最高处在哪里?我们把阻碍视线的这个最高点叫“阻碍点”(板书:阻碍点)。 将观察点和阻碍点进行连线,并延长至地面A'处,A'是小猴看到墙内离墙最近的地方,这条线实际上就是猴子的视线,视线是直的,视线AA'把墙内分成看得到的部分和看不到的部分(盲区)。所以说从A'点到墙脚之间的这几个桃子,小猴子是看不到的。 强调:观察AA'这条视线,它有什么特征?(是直的、虚线) 2.小猴子想看到更多桃子,该怎么办?(再往上爬) 如果小猴子继续往上爬,爬到B点,你能通过画一画的方式找到墙内离墙最近的点B'和它所看到的区域吗? ①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②集体汇报。 3.如果小猴子爬到了C点,你还能找到吗?请你快速地完成在作业纸上。 ①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②集体汇报。 师小结:我们把三次观察的结果放在一起,你发现了什么?(小猴爬得越高,看到的桃子越多) 师:可见,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观察范围也在发生变化。观察点越高,观察的范围越大。(板书:观察点越高,观察的范围越大) 4.变化的楼房。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都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了,那接下来我们去公路上看看吧。(出示课件) 师:有一辆客车在平坦的大路上行驶,前方有两座建筑物,客车行驶到某一位置时(位置①),司机能够看到建筑物B的一部分。 师:司机能够看到的是哪一部分呢?如何确定呢? 生:车是观察点,A楼顶点是阻碍点。 师:接下来有两个问题: (1)如果客车继续向前行驶,那么他所能看到B楼的部分是如何变化的呢? (2)客车行驶到位置②时,司机还能看到建筑物B吗?为什么? 生:问题(1)逐渐缩小,问题(2)不能,因为被建筑物A挡住了。 师:汽车位置在变化,说明什么在变化?是观察点还是阻碍点? 生:观察点在变化。 师总结:观察点离阻碍点越远,观察的范围越大,观察点离阻碍点越近,观察的范围越小。 5.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与同伴说一说。 ①分组交流。 ②全班交流。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下面,请同学们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问题。 1.完成教材第35页练一练第2题。 将电灯和杆子的上端看做两点,过这两点画线。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近,影子就越短。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