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193796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24.《周亚夫军细柳》

日期:2024-05-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2次 大小:3098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 cover
24《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2.自读课文,理解文言字词,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 3.抓住词语的感彩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和人物的性格特征。 4.了解《史记》的文学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习周亚夫忠于职守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文言字词,疏通文义。 2.抓住词语的感彩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和人物的性格特征。 3.学习课文运用对比、衬托等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知识链接 1.司马迁 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早年从经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学习,20岁开始多次出游,考察了许多历史著名人物如孔子、屈原、信陵君、刘邦等遗迹。38岁继任太史令,开始整理史料。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司马迁开始写作《史记》。天汉三年(前98)司马迁因替兵败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下狱受宫刑。这是对他的极大摧残和凌辱。但他想到著述还没有完成,决心“隐忍苟活”以完成自己的宏愿。司马迁出狱后任中书令,这是由宦官担任的掌管文书机要的官职,他“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但他忍辱含垢,继续编写《史记》,终于在征和二年(前91)完成了这部巨著。 2.《史记》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成“前四史”。鲁迅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 二、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棘门(  )  诏书(  )   持兵揖(  )   介胄之士(  ) 嗟乎(  ) gòu(  )弓弩 按pèi(  )徐行 nǎng(  )者 2.本文的作者是_____(朝代)的_____。本文选自《_____》,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被鲁迅赞为“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_____ (2)上自劳军_____ (3)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_____ (4)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_____ (5)其将固可袭而虏也_____ [答案] 1.jí zhào yī zhòu jiē 彀 辔 曩 2.西汉 司马迁 史记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3.(1)驻军。(2)慰问。(3)派。(4)规定。(5)必,一定。 三、走进文本 (一)创设情境,情趣导入。 有一句歌词写得好“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历史长河中,叱咤风云的英雄举不胜举,像诸葛亮、周瑜、岳飞等。今天我们也要来了解一位英雄———周亚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听录音)。 2.学生自读,小组之间互相纠正读音。 3.齐读课文。 4.对照注释默读。 对照课文,借助工具书,边读句子边初步了解文意,将有疑难的地方做上标记。 5.小组猜疑。 对有疑难的字句,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可以根据上下句的意思猜测部分字句的含义。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小组之间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班级内提出,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1.翻译课文。 教师应注意重点语句的点拨。 2.概括文章各段大意。 (明确)第1段:“以备胡”,简要交代了边境的紧张形势和刘、徐、周三军的驻地。第2段:写周亚夫在细柳营严格治军。第3段:写汉文帝深明大义,赞叹周亚夫治军严明。 (四)课堂小结。 教师强调本课的重点字词及重点语句。 (五)反馈检测。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祝兹(cí)      军士吏被甲(pī)      都尉(dū) B.棘门(jí) 驱驰(chí) 可得而犯邪(yé) C.按辔(pèi) 囊者(nǎng) 介胄(zhòu) D.彀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