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课 乡村与城市 1.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_____的相互关系。传统乡村聚落中的房屋建筑,往往体现出当地_____的特点。一般来说,城市聚落是在_____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2.中国自然环境差异性大,往往也体现在传统乡村聚落中的房屋建筑上。如我国_____省的傣族民居,以_____为主材搭建而成,往往悬离地面,以适应_____的环境;而陕西北部黄土高原的乡村民居要数_____最有特色。 3.按功能分,上海市南京路步行街属于( ) A.商业区 B.工业区 C.生活区 D.科技区 4.下列情景常见于乡村聚落的有( ) ①在屋后的菜园里浇水 ②早晨到公园跑步 ③邻里之间经常串门 ④去离家不远的图书馆看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聚落分布密集的地方主要是( ) A.山地 B.平原 C.盆地 D.高原 6.下列关于聚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人居住的地方称为聚落 B.聚落可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C.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D.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7.下列乡村聚落类型及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A.农村———放牧 B.牧村———伐木 C.渔村———捕鱼 D.林场———种植 8.城市聚落的居民从事的工作是( ) A.耕作业和畜牧业 B.工业和服务业 C.渔业和林业 D.副业和建筑业 9.有关北极地区因纽特人住冰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因纽特人特别耐寒 B.是为了体现民居特色 C.建造冰屋是因纽特人适应环境的结果 D.因纽特人喜欢标新立异 10.我们一般把聚落分为两大类,它们分别是( ) A.工业和农业 B.乡村和城市 C.农田和村庄 D.工厂和城市 11.下列自然和社会条件有利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是( ) A.地形崎岖,资源贫乏 B.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C.交通闭塞,通信不畅 D.气候恶劣,荒漠地区 12.关于聚落的分布,正确的是( ) A.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稠密 B.高原、山地空气好,适合人们居住,聚落分布稠密 C.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地区,聚落分布稀少 D.气候终年炎热的地区,聚落分布稠密 13.城市不但是人们从事现代经济活动的场所,也是展示现代生活方式的橱窗。下列体现城市聚落特点的有( ) ①高楼林立,交通发达 ②设施完善,生活便利 ③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 ④人口密度小,流动性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下列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组合不正确的是( ) A.冰屋———北极地区终年寒冷 B.窑洞———中国黄土高原黄土深厚、气候干燥 C.高脚屋———东南亚地区高温多雨 D.平顶屋———中国南方潮湿多雨 15.观察下面的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A为_____聚落,B为_____聚落。 (2)观察图中景观,填写下表。 聚落 范围 建筑物特征 道路 植被 自然景观 改变大小 A B (3)乡村聚落主要从事_____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主要从事_____等生产活动。 16.聚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观察下面的图片,回答问题。 (1)描述两地不同的民居特色。 (2)分析造成两地不同民居特色的自然原因。 (3)综合上述两小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7.2017年高考,家住浙江建德山区的小王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以下是他对家乡建德和首都北京的描述。请根据他的描述,回答后面的问题。 我的家住在浙江建德的新安江畔,那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物产丰富。尽管我们的生活并不是十分富有,但是同村的父老乡亲们都非常友善,邻里之间非常和睦。平时,大家走动得很勤,如果村子里谁家有婚丧嫁娶的大事,大家都会前往帮助。 茶叶和香榧是我们这里的特产。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