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201678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案

日期:2024-05-0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5次 大小:721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中华,崛起,读书,教案
  • cover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周恩来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远大志向的过程,深入地体会周恩来树立志向的情感历程。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朗读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2、通过课前收集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开阔学习思路。    4、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欲望 师:100多年前,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的一节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孩子们踊跃回答。有的说……有的说……还有的说……(指名读) 可是,年仅12岁的周恩来却清晰而坚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师先准备好题目字条,说到这亮出来让学生齐读) 问:什么叫“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生自由发言) 二、自学提示:默读1———5自然段,在伯父与周恩来的对话中找一找,是什么原因让年仅12岁的周恩来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指名读对话,哪个词语说明了小恩来立志的原因?(板书:中华不振) 你认为什么叫“中华不振”? 伯父说这句话时是什么心情? 当时的中国又是怎样一种局面呢?(看图片,了解“中华不振”的具体含义) 三、过渡:年仅12岁的周恩来对这些并不了解,可是伯父的话却在他幼小的心中引起了一连串的疑惑,他经常想:(读课文) 租借地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哪里? 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 …… 他还会想什么呢?(学生联想) 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 四、自学提示:默读7、8自然段,说说周恩来在租界里看到了什么?你从哪些地方深切地感受到中华不振?画出相关词句,适当批注。 1.租界内与租界外有什么不同?(看图片)体会中华不振。 2.分析不同人物的表现,进一步体会“中华不振”的含义。 (1)衣衫褴褛的中国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可她没处说理去,只能伤心地哭诉,这是因为“中华不振”呀! (2)大个子洋人轧死了人,不但没受到处罚,反而得到保护,因而他得意洋洋,这是因为“中华不振”呀! (3)中国巡警不但不为自己遇难的同胞撑腰,反而训斥无辜的中国妇女,这是因为“中华不振”呀! (4)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想惩罚肇事者和中国警察,可他们敢怒不敢言,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是因为“中华不振”呀! 3.看了这些事例,你还想说什么? 小结:是呀,我们身为有血性有志气的中国人,看到这些,怎能义愤填膺,怎能不群情激愤?可是,这些不公平受欺凌的事情之所以会发生,那都是因为———(生读:中华不振呀!) 五、提升主题,研读“立志” 1.小练笔: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他究竟在想什么?请同学们拿起笔写一写他的内心想法。 2.点名学生发言。(师:周恩来想了许多许多,但最最重要的是他明白了:他为什么而读书。) 3.引读课文10—17自然段。 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九个字深深地刻在周恩来的心中,因此,当校长提问时,他清晰而坚定地回———齐读课题。 这九个字是他今后学习的动力,因此他铿锵有力地回———齐读课题。 4.比较:同学们的志向和周恩来的志向有什么不同?(个人利益与民族前途) 5.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齐读、指名读) 6.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的欺凌,就要“振兴中华” (齐读) 7.1917 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