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212389

热力环流和风课件(18张ppt+教案+测试)

日期:2024-11-28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9次 大小:37829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热力,环流,和风,课件,18张,ppt+
    热力环流和风 基于点阵技术的互动课堂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1、课程标准: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知识与技能 (1)理解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自然界中存在的热力环流实例,如海陆风、城市热岛效应; 3、过程与方法 (1)通过热力环流的微课视频展示孔明灯的燃放镜头,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能力; (2)通过微课演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落实学案图表知识、互动探讨总结与修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总结规律及迁移运用的能力。 (3)通过“检测”环节,对学生学习知识的时效检测,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 4、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2)、使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践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城市风、海陆风等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四、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活动 课程导入 孔明灯的燃放 联系气流膨胀上升 微课讲解 热力环流的形成 结合学案,观看思考 互动落实学案知识点 ㈠形成过程(如图):近地面A、B两地受热不均:1.画画讲讲:画图并讲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气压:讨论图中4、5、6、7各点的气压情况 (由大到小排序): 3. 气流:用“→”完成图中的热力环流: 4. 等压面:画出图中近地面的等压面分布并总结规律: 1、2、3、4、5、6、7各点中气压相等是 ;气压最高的是 ;气压最低的是 ; 5.总结归纳: 合作探究,自主归纳,利用点阵笔将热力环流得形成过程及特点落实到学案图中; 2.教师即时通过交互屏幕点评 3.学生及时改正与完善 知识迁移与运用 互动落实学案知识点 ㈡热力环流实例 海陆风: 白天( 风):近地面风由 吹向 。夜晚( 风):近地面的风由 吹向 。 2、山谷风:白天( 风),近地面风由 吹向 ,夜晚( 风)近地面的风由 吹向 。 3、城市风:近地面风由 吹向 。 1.合作探究,自主归纳,利用点阵笔将海路风、山谷风及城市风形成过程及特点落实到学案图中; 2.教师即时通过交互屏幕点评 3. 部分学生讲解完成过程 4.其他 学生及时改正与完善 互动落实学案知识点 类型 图示(北半球) 受力 风向(北半球) 风力 高空风 F1气压梯度力 F2地转偏向力 与等压线 ; 相对于F1右偏900 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 风力大。 近地面风 F1气压梯度力 F2地转偏向力 F3摩擦力 与等压线 ; 相对于F1右偏个小角度 (大约300-450) 例题: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回答1~2题。 1.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 ) A.⑥或⑦ B.②或⑥ C.④或⑧ D.③或④ 2.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则O点风向为( ) A.③或④ B.②或⑧ C.③或⑦ D.⑥或⑦ 1.教师即时通过交互屏幕点评讲解 2.部分学生讲解完成过程 3.其他学生及时改正与完善 课堂检测 参见:五、课堂检测 学生独立完成 检测题讲解 白板写画讲解课堂检测题目 学生及时改正 总结点评,布置作业 今天,同学们通过动手写写画画重新认识了热力环流和风,课下继续完成学案上的课时作业,做好巩固,并预习下一课:大气环流。 课下巩固 课件18张PPT。热力环流 和风地理中图版必修1 大气受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基于点阵技术的互动课堂本课件说明:1.本课课堂未使用课件 2.课件3至13页为课堂播放微课录制脚本 3.本课件14页以后为点阵学案(本来为word文档):没有改变学生和老师纸笔书写的习惯,原笔迹书写结果会同步到电脑、白板上,实现纸面书写信息化的目标,这是基于点阵技术的互动课堂,让师生可以一起随时关注和分享整个学习过程。气压:同一地点在垂直方向上的气压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等压面:空间上(不同地点、不同海拔) 气压相等的各点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