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课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1教学目标 1、认识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背景(条件),了解百家争鸣时期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典型思想,理解和掌握孔子的核心思想和教育理念。 2、通过具体事例, 让学生自己感受、思考各家的思想主张。 3、能够从历史和现实生活中体会孔子、墨子、孟子、韩非子等重要思想。 2学情分析 (1)学习对象分析:八年级学生学习自觉性增强,可以采用自学--指导的教学模式;所带班级学生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烈,为适度的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2)、课堂问题预测:以下问题可能成为学生思维的难点,如: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为什么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后来没有能再出现类似的思想运动?老子的“无为”思想。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儒、法家思想及代表人物 教学难点:各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导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原因、背景) 文士阶层的形成,为百家争鸣提供了人才社会动荡和变革,带来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士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治国思想,四处游说、讲学,他们针对社会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主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1、儒家 孔子:(1)治国思想:“仁”表现为①爱人,要求统治者关心和爱护百姓,②要克己复礼,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③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 (2)教育思想: ①重视道德教育,特别是个人修养,强调关爱别人,用社会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②广开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不论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 ③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④注重启发式教育,强调温故而知新,不耻下问,学思结合。 影响: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 孟子:主张:①实行“仁政”②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道家:老庄 老子:主要观点(主张)①辩证思想(一切事物都有相互矛盾的两个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②主张“无为”(要求人们顺应自然,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 3、墨子:主要主张:“兼爱”,爱一切人,视人如己,互助友爱;“非攻”,反对战争,主张和平 4、法家(韩非子) 主张:法治;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用严酷的刑罚镇压人们反抗,以维护国家统治 5、兵家 孙武(春秋末期著名军事家),主张“知彼知己,百战不殆”;“避实击虚”;“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孙子兵法》 孙膑:《孙膑兵法》主张“事备而后动”等 三、拓展 1、活动1:模拟辩论,设置情景:一个人因赋税过重而偷盗了他人财物,学生分为儒、法、道、墨四家代表,讨论该如何治理该窃贼?(或者他们都会说些什么?) 2、活动2:如果你是当时的某国君主,你会采用哪家观点来治理国家?为什么? 3、哪一学派的影响最大?(当时、现在呢?) 4、古为今用:讲下面人物与当今思想观点连线,并说出其思想主张的渊源 5、讨论:如何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6、有许多成语典故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有关,其中包含了很多生活的智慧和道理。 守株待兔??? 孟母三迁,择邻而居?? 邯郸学步??? 滥竽充数?? 螳臂当车??? 郑人买履??? 鹬蚌相争??? 渔人得利??? 自相矛盾??? 后生可畏?? 视死如归??? 东施效颦??? 无中生有?? 朝三暮四……? 问: 诸子百家” ,知不知道它所依据的是哪个历史时期? 生:春秋战国时期 师简要介绍 师:正是由于当时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产生了不同思想流派,他们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形成了一种局面叫做———百家争鸣”。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春秋战国时期,领略百家争鸣的精彩 活动2【讲授】百家争鸣的背景 问: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