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课 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通过北宋建立后所才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认识北宋中央集权的政治特色。 ②了解王安石变化的背景、目的及其失败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问题分析、角色扮演等学生活动,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提高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知道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学情分析 学生对历史学习方法有一定了解。对中国古代自先秦以来中华文明发展脉络和中央集权巩固的史实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3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杯酒释兵权》 【师】 时间发生在哪一个朝代? 【生】宋朝 【师】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第一框?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活动2【讲授】授新课 (一)北宋建立 【师】北宋是如何建立的呢?我们参考P98,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一下。 【生】 时间:公元960年 地点:陈桥驿 人物:赵匡胤(宋太祖) 经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结果: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 【师】北宋建立后,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并没有结束。宋太祖(即赵匡胤)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方针,进行统一南北的战争。宋太祖和他的弟弟宋太宗在位期间,陆续消灭南平和楚(963年)、后蜀、南汉、南唐、吴越, 979年,北汉投降,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宣告结束,北宋统一了中原地区和南方。这是的中国处于一个怎样的状态?(结合北宋与辽、西夏分立形势图) 【生】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 (二)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 A 原因 【师】北宋初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下面我们通过材料来分析一下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 太祖问:“天下自唐季(唐朝末期)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 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藩镇割据)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生】 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到政局的稳定。 【师】赵普给出的建议是什么? 【生】 收掉军阀武将的行政权、财权、兵权。(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入手采取措施) B 措施 【师】宋初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别采取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分别有什么影响?我们通过一些材料来完成这张表格。 项目 措施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 其他 1、军事 【师】根据材料说一说北宋在军事上采取了哪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分别有什么影响? 【生】 措施:解除统军大将的兵权。 影响:防止将领发展私人势力,加强皇帝的权力。 【师】为什么要这么做? 【生】宋太祖担心大将拥有兵权会危及他的统治。 材料一:收其精兵:全国精锐部队悉集于禁军,禁军的布置采取“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策略,20余万禁军之中,京师附近驻扎10余万,地方分驻10余万。 【生】 措施: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 影响:加强皇帝的权力,削弱军队的战斗力,形成“积弱”局面。 材料二:“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 ———《续资治通鉴长编》 【生】 措施:禁军轮流驻防京师。 影响:防止将领发展私人势力,加强皇帝的权力,削弱军队的战斗力,形成“积弱”局面。 材料三:“一岁所用,养兵之费常居六七”。“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 【师】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生】军费开支庞大,冗兵、冗费,形成“积弱”局面 【师】表格总结 2、政治 材料一:宋将官、职分离,官成为一种待遇。知其官不知其职者,十有八九,另将旧官制一应保留。到北宋中期,各级官僚达到1700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