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223255

人教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下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06第06单元 单元检测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2次 大小:5871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资料,单元,人教,检测,补习,教学
  • cover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北冥(míng) 鲦(tiáo)鱼 大庇(pì) 骈(pián)死 B.鲲(kūn)鹏 濠(háo)梁 怒号(háo) 学(xiào)学半 C.迁徙(xǐ) 槽(cáo)枥 嘉肴(ráo) 不外见(xiàn) D.挂罥(juàn) 叱(chì)牛 塘坳(ào) 抟(chuán)扶摇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江郊 碾冰辙 天之仓仓 谋闭不兴 B.倚仗 愿天寒 讲信修睦 盗窃乱贼 C.俄顷 口称敕 选贤举能 外户不闭 D.奴隶 充炭直 请循其本 唇焦口噪 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A.水击(拍打) 循其本(追溯) 尽其材(竭尽) B.修睦(修养) 怒而飞(奋发) 食马者(通“饲”,喂) C.志怪(记载) 学学半(学习) 何所营(需求) D.自强(勉励) 男有分(职分) 惜不得(爱惜) 4.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大道之行也》中的“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B.《北冥有鱼》文中用野马、尘埃的以息相吹与大鹏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都是不自由的,意境广大。 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于安史之乱尚未平息之时,诗人白居易由自身遭遇联想到战乱以来的万方多难,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 D.《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一文以庄子和惠子认知态度的对比,反映了这对朋友因共同好辩而拥有的生活情趣。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水击三千里, 。(《北冥有鱼》) (2) ,不必藏于己。(《大道之行也》) (3) ,回车叱牛牵向北。(《卖炭翁》) (4)安得广厦千万间,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诗歌中写诗人无可奈何的诗句是“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二、阅读与理解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马 说 韩 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 (2)安求其能千里也( ) (3)才美不外见( ) 7.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千里称也 策之不以其道 B.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真无马邪 C.虽有千里之能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8.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间接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本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借助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 C.文章以“马”为喻,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别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的愤慨之情。 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两句,前一句表示反问语气,后一句表示推测语气,揭示了问题的实质。 9.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地论证论点的? 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回答问题。 白水素女 陶渊明 晋安帝时,侯官人谢端,少丧父母,无有亲属,为邻人所养。至年十七八,恭谨自守,不履非法。始出居①,未有妻,邻人共愍②念之,规为娶妇,未得。端夜卧早起,躬耕力作,不舍昼夜。 后于邑下得一大螺,如三升壶。以为异物取以归贮瓮中畜之十数日。端每早至野还,见其户中有饭饮汤火。端谓邻人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