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223429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教案

日期:2024-05-0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4次 大小:88647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八年级,历史上,17课,中国,工农红军
  • cover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的原因、艰苦历程和历史意义,红军长征是党在成长中经受的一次重大考验,它关系着中国的命运和前途,所以这一课的内容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学情分析:对于学生来说,红军长征并不陌生。小学时就学过一些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如《金色的鱼钩》等。但他们的了解不是系统的、完整的,特别是对于长征精神及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的认识更容易魅力,因此,在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对长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长征精神和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让学生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把先辈们的精神传承下去。 3.核心素养: 了解红军长征睥路线及长征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上,了解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伟大意义;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取胜的原因。过程与方法 以长征路线为线索,加深对长征艰苦过程的了解;利用文学影视作品的感染力,让学生感知历史,形成历史概念,认识时代特征。通过分析遵义会议的作用及影响,形成对历史事实的正确理解与判断。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勇于献身、追求崇高理想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加深对长征精神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精神。 二、教学过程: 【教师导语】图中展示的是毛泽东《七律·长征》,概括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那么,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长征?他们在途中遭遇了哪些艰难险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去感受红军长征的伟大征程! 【学习目标】 1. 掌握长征的原因、过程、意义。 2.重点了解遵义会议的背景、内容、意义。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红军长征的精神。 重点:遵义会议。 难点:理解红军被迫战略转移的原因;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 【自学检测】 1.战略转移 1933年秋, 蒋介石 调集50万军队,对 中央革命根据地 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 左倾 ”的错误,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 ,进行 长征 。 2.遵义会议 (1)内容: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 军事和 组织 “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 正确军事主张 ,选举 毛泽东 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2)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了以 毛泽东 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3.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 ,与 陕北红军 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 甘肃会宁 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结束 。 【新课讲授】 一、兵临城下突围败———长征原因 教师:从1930年12月到1933年1月,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先后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地处江西南部、福建西部,根据地面积约五万平方千米,是当时最大的一块革命根据地。 教师:(展示材料) 材料一  时间 国民党兵力 红军兵力 比例 第一次 (1930.11-1931.1) 10万多 4万多 约2.5∶1 第二次 (1931.3-1931.5) 20万 3万多 约7∶1 第三次 (1931.7-1931.9) 30万 3万多 约10∶1 第四次 (1933.2-1933.3) 30多万 7万多 约4∶1 材料二 前四次反“围剿”是根据毛泽东指定的战略方针和作战原则,“敌退我进,敌驻我扰,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