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226102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章末复习(课件+学案+练习)

日期:2024-05-04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5次 大小:91341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二章,地球上,大气,章末,复习,课件
    章末复习提升 地理实践力———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实验 【实验材料】 相同规格的玻璃箱2个,碎土,气温计两只。 【实验步骤】  1.取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甲、乙,在甲底部放一层碎土,乙不放。 2.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照射。如下图所示: 3.分别过15分钟和30分钟后同时测量两玻璃箱内的气温。 【实验结论】  1.观察并记录15分钟后两气温计的度数。 2.观察并记录30分钟后两气温计的度数。 3.比较两次测量温差的变化。 【注意事项】  1.玻璃箱的透明度要好,放置的土要覆盖箱底。 2.防止玻璃箱顶部漏气。 3.注意安全,防止打碎玻璃箱或温度计。 【交流讨论】  1.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什么? 答案: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2.甲箱内温度比乙箱内温度高还是低,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甲箱内温度比乙箱温度高,是地面辐射强弱的差异造成的。 影影20识结构影 干洁空气 匚组成 水汽和杂质 大气的组成 和垂直分层 平流层 垂直分层 对流层 地球上的大气 高层大气 受热过程 保温作用 冷热不均引 热力环流 形成过程 常见形式 起大气运动 水平运动 作用力 风向 影学科素养影影w 光线 光线 玻璃箱 支架土层 支架 乙(课件网) 章末复习提升 影影20识结构影 干洁空气 匚组成 水汽和杂质 大气的组成 和垂直分层 平流层 垂直分层 对流层 地球上的大气 高层大气 受热过程 保温作用 冷热不均引 热力环流 形成过程 常见形式 起大气运动 水平运动 作用力 风向 影学科素养影影w章末综合检测(二)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每小题4分,共60分。) [2019·北京西城高一上学期期末]2018年10月4日中秋之夜,我国云南省大理、丽江等地出现“火流星”照亮夜空的奇观。据卫星观测,该小行星因摩擦生热引发爆炸的高度只有37千米,很可能有未燃尽的陨石落到地面。读下图“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1~4题。 1.大气圈能量的根本来源是(  ) A.太阳辐射      B.太阳活动 C.地热能 D.风能 2.小行星爆炸发生在(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大气层以外 3.第2题所指大气层的气温(  ) A.直接导致小行星的爆炸 B.随高度逐渐升高而递增 C.因臭氧吸收红外线而升高 D.达到大气温度的极大值 4.该事件说明,地球的大气圈能够(  ) A.保护地面上生物免受过强紫外线的伤害 B.提供地球上生物生长所必需的空气 C.保持地球表面适宜的温度,防止水分散失 D.减轻宇宙中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 1~4.解析:第1题,大部分太阳短波辐射穿过大气层使地面增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释放能量,能量大部分被大气吸收,少部分散失到宇宙空间。因此大气圈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故A正确。第2题,从近地面到高空,在垂直方向上将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读图可知,平流层顶的高度为50 km,而小行星爆炸发生在37 km处,故B正确。第3题,第2题所指的大气层为平流层,读图可知气温随高度逐渐升高而递增,故B正确。小行星爆炸是因高速运行与大气摩擦生热而引发,而不是因为气温的高低,故A错误。气温随高度逐渐升高而递增是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非红外线,故C错误。读图可知,大气温度的极大值应位于高层大气,故D错误。第4题,材料显示,大部分小天体进入大气层后与大气摩擦而燃烧殆尽,很少能陨落到地表,故D正确。保护地面上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是因为臭氧对紫外线的吸收作用,因此保护地面上生物免受过强紫外线的伤害;提供地球上生物生长所必需的空气;保持地球表面适宜的温度,防止水分散失三项与小行星的爆炸无关,故A、B、C错误。 答案:1.A 2.B 3.B 4.D 读“大气受热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