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231612

山东省潍坊市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日期:2024-05-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6次 大小:8271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山东省,潍坊市,2018,2019,学年,高一
  • cover
山东省潍坊市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自古以来,中国史学以“经世致用”为宗旨。顾美武说“引古筹今,亦吾儒经世之用”,言简意赅地道明了史学的治世观念。史学的经世致用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以史为鉴、以史教化所构成的史学理念,二是做出“以史明道”的学理建树。这个宗旨,与古人对史学功能的认识互为表里。史家刘知几认为:“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唯坚信史学具备如此巨大的社会功能,才会赋予历史著逑以“将施有政,用乂邦家”的宏大期望,才会有“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的理念。 在整个中国古代,史学以“资治”和“明道”这两大功能,对社会政治和社会思想发挥了重大影响。自西周初年产生“殷鉴”观念以来,“以史为鉴”这一历史观念就与现实政治联结在一起,不仅从历史的叙述与分析中得出政治见解,而且引用历史事例来论证自己的政治方针。随后,在经史互动的机制上,“以史明道”成为古代获取理性思维的主要路径。 在中国古代,史学发挥了积极的社会功能,这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在史学发挥经世功能的过程中,也有巨大弊端。其一是设计政治方案,漠化、排斥了对社会现实的调查研究,而过多地以历史事例为参照和指导。虽然这也会闪耀出思想火花,但却难以解决实际问题。欲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却不将研究社会实况置于首位,这是致命的逻辑错误。其二是“以史为鉴”的运用,往往择取一个或几个历史事例,与现实社会问题进行比附。如果对所借鉴的历史事例的理解本就肤浅、片面甚至错误,又不计时代区别地进行附会,就很容易导致错误的结论。 中国古代乱世多、治世少,政权兴亡屡屡重演。从这一客观史实来看,“以史为鉴”的政治效果并不太好,其中多有统治者荒唐昏暴、不认真汲取历史教训所致,但也有“以史为鉴”导致的后果。三国时期,曹魏政权对同姓诸王防范压制,造成“委权异族”而国亡。西晋以此为鉴,分封诸王而各有兵权,却出现“八王之乱”。明朝建文帝以西汉“七国之乱”为鉴戒,力行削藩,导致“靖难之役”而败亡。可见,“以史为鉴”的尺度极难把握,在古代也并非绝对可以信赖。 近现代时期,世界局势和中国国情变化日新月异,新事物、新理念不断涌现,以往的历史难以提供真正可作为比拟的范例。近代以来,形成了多门类的学科,各有特色、各具优长,已非古代那种“盈天地间凡涉著作之林,皆是史学”的状况。解释和解决现实问题,需要多种学科参与,历史学已经不能独立肩负起经世致用的重任。一些具有重大影响的社会运动,如洋务运动、維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虽性质不同,收效各异,但基本上属于某种先进思想与现实结合的社会实践,并非从传统的史学经世或“以史为鉴”理念推衍而来。因此,如何认识史学的社会功能,值得认真反思。 (摘编自乔治忠《继承发扬中国史学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史学“经世致用”的宗旨和古人对史学社会功能的认识是相统一的。 B. 历史著述被赋予治国安邦宏大愿望的前提是坚信史学具备巨大的社会功能。 C. 史学的“资治”“明道”两大功能,推动了整个中国古代社会文明的进步。 D. 中国古代政权交替频繁,其中有统治者简单盲目推崇“以史为鉴”的原因。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指出史学经世致用主要包含两个内容,并把它与史学的功能进行对比辨析。 B. 文章从史学宗旨说起,然后论述史学积极的社会功能和发挥功能过程中的弊端。 C. 文章论述了史鉴与现实社会脱节的缺点,指出应与时俱进地认识史学社会功能。 D. 文章用了例证的方法来阐明中国古代“以史为鉴”的政治效果不太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