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241724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4.2 细菌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4-30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5次 大小:988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八年级,生物,上册,5.4.2,细菌
  • cover
《第二节 细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第二节《细菌》 教材分析 细菌是生物界中一类重要的生物,了解细菌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生物世界。教材通过细菌发现过程,阐明了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紧密相关这一观点。通过介绍巴斯德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细菌的个体很小,它的形态需要在高倍显微镜和电镜下才能观察到,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让学生了解了细菌的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相比较,细菌最突出的特征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细菌没有叶绿体,这就决定了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细菌靠分裂生殖,细菌的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等特点,使其无处不在。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热情较高,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对宏观和微观的生物有了一些了解,相对于宏观,细菌和病毒等肉眼看不到的生物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因而在知识部分比如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方面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轻松地获得知识,并且获得成就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细菌的主要结构特征; 2、通过与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能力目标: 1、通过巴斯德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探究细菌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思想。 2、通过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推测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认同技术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2、通过技能训练了解洗手的重要性后,认同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 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 教学难点 巴斯德实验的理解;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的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学生自学、直观教学、比较、小组讨论等方法来实施这节课的教学;制作多媒体课件,插入相关图片、视频和动画演示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 学习方法:遵循先学后教的原则,先让学生自学课本,然后逐步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从而归纳知识要点,得出结论、掌握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视频《我们=10%的人+90%的细菌》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想了解细菌的哪些方面呢?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回答后,引入课题,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今天的新课吧! 二、讲述新课 任务一: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过渡: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细菌的分布是很广泛的,我们的手上、书上、衣服上、甚至是空气中都有细菌的存在,但我们能看见它们吗?那细菌最初是怎样被发现的呢? 1、生阅读课本P71页内容,讨论归纳细菌发现的过程,完成大屏幕上的五个问题: (1)最先发现细菌的人是谁? (2)谁推翻了细菌自然发生说? (3)普通烧瓶中的肉汤为什么会变质,而鹅颈瓶中的肉汤却没有变质? (4)巴斯德通过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 (5)巴斯德还有哪些主要贡献? 2、生讨论归纳回答:(师提醒:注意在重点部分做上记号) (1)17世纪后叶,列文虎克,显微镜 (2)19世纪中叶,巴斯德,鹅颈瓶实验 (3)普通烧瓶中的肉汤,因为空气中的细菌可以进去,几天就腐败了。而鹅颈瓶中的肉汤虽然与空气相通,但细菌只落在鹅颈瓶的弯曲处,因此四年都没有腐败。 (4)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5)巴斯德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以及提出了保存啤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我们现在喝的酸奶就是用巴氏消毒法制作的。另外他还提出了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由于巴斯德在微生物学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我们把他称为“微生物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