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249657

22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课件(幻灯片48张)

日期:2024-04-3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2次 大小:21160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幻灯片,48张
  • cover
(课件网) 嘉鱼南嘉中学 徐仕顶 孟子:名轲,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 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仁政”、“王道”,主张和平,反对战争。提倡君王要“与民同乐”,人与人之间要相亲相爱,希望人们能安居乐业 走近名人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个人修养,伦理道德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等合著的。与《论语》、《大学》、《中庸》 合称四书。 孟子故事 孟母三迁 孟母断机杼 教 学 目 标 一、积累文言词语。 二、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 三.学习本文开头提出论点后,运用对比,逐层深 入的论证的写法。 四.初步理解“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的含义 ;并从中受到教益。 解题: 本文是一篇短论,记叙了战争中民心向背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 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听读课文,要求: 1、听准字音; 2、分清句读。 注音和节奏 夫 郭 粟 寡 戚 畔 封疆 jiāng fú guō sù gu? qī pàn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 顺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摆出观点,提挈全文。 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人和: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孟子用“天时”“地利”“人和”来概括有利于作战的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第一段:译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天时 地利 人和 时令、气候、政治形势等条件。 有利的地理形势。 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等。 两句谈的是什么问题?提出什么看法? [谈的是战争中的攻守问题,提出具备“人和”这个条件才最有利于攻守。这两句揭示本篇的中心论点。]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从进攻一方的失利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郭:古义:外城。 今义:姓氏 环而攻之而不胜:环,围。而,表修饰         而,表转折,却。 夫环而攻之:夫fú,句首发语词。 是:古义:这 今义:判断动词 第二段:译文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从防御一方的失利论证“地利不如人和”。 城:城墙 池:护城河。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衣。  坚利:坚固锋利。 米粟(sù):指粮食。 多:充足 委而去之:弃城而逃。而,表顺承 委,古义:放弃。 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