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252751

11记承天寺夜游 课件+素材

日期:2024-05-0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视频 查看:82次 大小:272852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承天寺,夜游,课件,素材
  • cover
(课件网) 语文部编版 八年级上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柔多情的。要么是谦谦君子,要么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着团圆,要么暗示着分离,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淡淡的柔弱的清凉的味道,而这正迎合了文人的雅兴和追求平淡的心理,所以,文人学者们常借月亮来抒写自己的情———… 调动你的语文积累,说出两句吟咏月亮的诗句。 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1079年,因反对王安石被贬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本文作者是 ,字 ,号 ,他是我国 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父亲 ,弟弟 合称 ,也是 之一, 本文选自 。 唐宋八大家 写作背景: 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变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游乐于山水间,咏唱江山,感怀英雄,抒发郁闷心情。 初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初步体会作者的感情。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读准下列句子的节奏 再读课文 要求:参考注释理解课文,掌握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能翻译课文。 解释词语,翻译句子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正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动人游兴),(于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愉快地,高兴地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思考 于是,就 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卧,睡 共同,一起 徒步徐行 庭院 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中的月光如同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第一段: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夜游的原因。 水的澄澈 交叉错杂 大概是,连词 第二段:描绘庭中月光的澄澈。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连词,只是,不过 而已,罢了 第三段:惋惜无人赏月。 问题探究 1.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①遂至承天寺。 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②怀民亦未寝 。 理由:心境相同 欣赏趣味相同 ?③相与步于中庭。 理由:关系亲密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理由:志同道合 志趣相投 命运相同 2.请从文中摘录描写“庭院月色”的语句,细细品味,简要说明景物特点。 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景物特点:月光空灵澄澈、竹柏倒影清丽淡雅 3.体会这一句的妙处。 “积水空明”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 “藻荇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是作者的错觉,写竹柏之影参差错杂。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4.文中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说说句中的“闲人”的“闲”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个“闲”字的含义有哪几点? 以别人的不闲反衬两人之闲,点明主旨。 ①反映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 ②反映了作者身为闲官的闲事。 ③慨叹世人忙于名利而无暇顾及良辰美景 5.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