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258949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10 卵石的形成 鄂教版

日期:2024-05-16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1次 大小:2300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10,卵石
  • cover
《卵石的形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卵石的形成》是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0课的内容,本单元教材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选取了一些较为常见的地表变化来进行研究。探究外力作用引起的地形地貌变化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本课以卵石为研究对象,教材围绕“卵石的形成过程”这一问题让学生经历“认识卵石—提出问题—质疑成因—实验探究—总结成因”这样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使学生认识到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改变的作用,了解到地表是在不断变化的。本次课程范围为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通过模拟实验研究河水的搬运作用和磨圆作用,探究卵石的形成过程。 二、学情分析 小学生对于周围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生活和学习中很多有趣的现象都能引起学生们自主学习的兴趣。而科学学科恰恰又是一门需要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学科。经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于卵石形成的过程已经有了初步认知,知道了卵石是从哪儿来的。那学生们一定很想知道“河流上游的岩石是怎样变成了下游河滩上的卵石的?”这一问题。六年级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表达、分析、基本的探究能力,但在设计实验和结论分析方面不够细致、全面,因此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从方法和过程上予以引导。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目标:指导学生认识卵石的形成过程,知道岩石的风化、搬运、磨圆等地质作用。 (二)过程方法目标: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推理力和想象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能力,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是不断变化的。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探究卵石的形成过程 (二)教学难点:设计实验并联系生活实际类比推理,了解卵石的形成过程 五、教学准备 课件、卵石、小碎砖、玻璃瓶、水槽、水、烧杯、漏斗等 六、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河道中的石头来自于哪里吗?(以此回顾第一课时的风化作用以及重力作用)。 自然过渡,导入新课:我们已经知道了河流上游的岩石来自于高山。(课件展示卵石工艺品)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工艺品是用什么制作的?(课件展示卵石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看一看你手中的卵石,卵石有什么特点呢?(明确卵石的特点为光滑圆溜)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卵石是怎样形成的。(板书课题:卵石的形成) 设计意图:以复习提问的形式导入,既是对第一课时的内容进行回顾,又能自然过渡到本节课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们对已经接触过的卵石做更深入的了解。这样的导入既能自然引出本节课将要进行的教学活动,也能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准确定位学习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课件展示河流上游、中游、下游石块的图片)请学同学们仔细观察河流中不同位置的石块,它们有什么特点?(组内讨论并交流:上游的石头很大、棱角分明而且很粗糙,下游的石头体积变小,很圆很光滑,中游石块则介于两者之间。)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看到河流中不同位置石块有规律的分布,你想到什么了吗?(回答:我想知道是什么让河流上游的岩石变成河流下游的卵石的。) 设计意图:首先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去发现上游岩石和下游卵石的不同点,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今后的学习中养成良好习惯,又能让学生更精确的了解二者特点,便于进行后续的合理猜测。成功的找出两种事物的细微不同 ,能使学生更有自信,找到学习思考的乐趣。 合理猜测,实验探究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河流上游岩石变成下游卵石的呢?小组内讨论交流,做出合理猜测并交流。学生分别做出以下猜测: 由于水流对石头的冲刷作用导致卵石的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