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262698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岳阳楼记》导学案

日期:2024-05-0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51次 大小:445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0课
  • cover
10《岳阳楼记》 【学习目标】 1、顺音--认读生字,能准确朗读并背诵全文。 2、清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翻译课文。 3、明文--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体会其中蕴涵的道理。 【学习重点】 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学习难点 】 学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理解作者所阐述 的主要观点。 【学法指导】 师生相互交流阅读;注重文言文的朗读、品读 【知识链接】 1、《岳阳楼记》写作背景。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因实行政治改革遭排斥,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滕宗谅(991~1047),字子京,河南府(今洛阳)人,与范仲淹同为大中祥符进士,曾擢天章阁待制。因其负才尚气,崇尚改革,故屡遭谪徙。庆历三年,因遭诬陷(被诬告擅自动用官钱 16 万贯),而被降知岳州。滕子京被朝廷贬谪到岳州做太守,心里有些愤慨。范仲淹熟知滕子京的思想和性格,担心他因被贬谪内心愤慨而惹出大祸,经常想劝慰他, 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作文记之”,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便借题发挥,一来表达自己为人处世,仕途进退的原则,二来也是勉励滕心怀天下,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失,先忧后乐。因为当时范的处境和滕并无二致,其实此文也是范的自勉。 2、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现在苏州吴中区)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死后谥“文正”,世称 “范文正公”。两岁丧父,和母亲随继父(为小官吏)四处迁徙。26 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庆历元年(1041),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采取屯田固守策略,巩固边防,使西夏不敢进犯,当时边塞流行着“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的话。庆历三年(1043),任参知政事,提出十项政治改革方案,为守旧派所不容,遂外放任州、邓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预学环节】 一、写出加点字的音节。 谪守( ) 朝晖夕阴( ) 霪雨霏霏( ) 岸芷汀兰( )( )宠辱偕忘( ) 浩浩汤汤( ) 潇湘( )( ) 怒号( ) 樯倾楫催( )( )嗟夫( ) 山岳潜形( ) 静影沉璧( ) 二、词类活用 (一)、通假字: 1. 百废具兴(“具”通“俱”,全,都。) 2.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嘱托。) (二)、词类活用: 1.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作动词,“做…… 太守”。) 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后”: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后”。) (三)一词多义: 1、和: 政通人和(和乐) 2、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至若春和景明(和煦)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色) 3、通: 政通人和(顺利) 4、 空: 浊浪排空(天空) 北通巫峡(通向) 长烟一空(消散) 初极狭,才通人(通过) 5、 一: 一碧万顷(一片)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晓) 长烟一空(全) 6、极: 南极潇湘(尽,直通) 7、居: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 感极而悲者矣(极点) 面山而居(居住) 乐何极(穷尽) 居十日(停了) 8、或: 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9、 国: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防)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 国恒亡(国家) 则有去国怀乡(国都、朝廷) 10、旷: 则有心旷神怡 (开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