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264280

11《论语》十二章 课件

日期:2024-05-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6次 大小:26680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论语,十二,课件
  • cover
(课件网) 语文部编版 七年级上 《论语》十二章 《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共20篇。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孟子》、《中庸》、《大学》、《论语》)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语录体: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 佛门的传教记录。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彩, 不讲篇章结构,不讲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时间及内 容上的必然联系,故称之为语录体。 德配天地,道冠古今 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孔子 有关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弟子多达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公元前522年,孔子开始收徒讲学。主张“有教无类”:不分贫富,不分贵贱,不分老少,不分国籍,四方弟子云集。春秋时代学在官府,孔子首开私学,弟子不问出身贵贱敏钝,均可来受教。富有的弟子有子贡;贫穷的弟子有颜回;武艺高强的弟子有子路。 庄子的一则寓言里说,孔子每到一处就在杏林里讲学,休息的时候,就坐在杏坛之上。后来人们就把“杏坛”称作孔子讲学的地方,也代指教育。关于“杏”有两个不同说法,一指杏红飘香;一指银杏,“多果,象征着弟子满天下。树杆挺拔直立,绝不旁逸斜出,象征弟子们正直的品格。果仁既可食用,又可入药治病,象征弟子们学成后可以有利于社稷民生。” 孔子还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 。他认为做人应该善良、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 孔子重视因材施教。注重“学”、“思”结合,其理论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政治、经济、军事、伦理、教育,几乎无所不包。 第一章 子曰:“学 ∕ 而 时习之,不 亦 ∕说 乎 ? 有朋∕自远方来,不 亦 ∕乐 乎?人不知∕ 而不 愠,不亦∕君 子 乎 ? ” 按时温习 先生,指孔子 yuè 通“悦” ,愉快。 生气,恼怒 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代词,它,指学习的内容 也、也是 人家不了解(我)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志同道合的人 表顺接 表转折 课文探究 第1句讲 第2句讲 第3句讲 学习方法 学习的乐趣 个人修养 第二章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我 每天 泛指多次 自我检查,反省 自身 wèi 竭尽自己的心力 诚信 老师传授的知识 复习 zēng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谋划事情 课文探究 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道德修养,要加强自我反省,提高自我修养。 第三章 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同“又” 顺接 迷惑、疑惑 立身,指有所成就 上天的意旨 越过 法度 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有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把握,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天命是什么;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但也不会越过法度。 课文探究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七十岁人生经历中知识、修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