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265866

人教版选修1第2单元:商鞅变法 课件 (67ppt)

日期:2024-11-2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9次 大小:76226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人教,选修,单元,商鞅,变法,课件
  • cover
(课件网) 春秋战国 春秋:前770--前476 战国:前475--前221 特征 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大动荡:战争频繁,争霸兼并, 民族融合 大发展: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井田制的瓦解 井田 私田 国有 奴隶主私人占有 产品要向周王进贡 不用进贡 井田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建立在井田制之上的,两者都是奴隶制存在的重要条件。两者的瓦解预示着奴隶制的消亡。 私田越来越多 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由公田到私田) 过程:铁器使用、牛耕的推广 私田的大 量的出现 改变剥削方式(交地租) 角色转换 平民和逃亡奴隶 自耕农 贵族、商人 地主 影响:小农经济形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春秋战国经济发展的原因 2、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1、铁制农具的使用,生产技术的改善 3、统治者的重视 4、民族间的交流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变法的背景)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 1、农业生产的发展: 2、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3、商业日趋活跃: 铁农具、牛耕、兴修水利 生产力发展 决定 生产关系改革 (二)、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 1、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新的阶级力量产生: 新兴地主、自耕农 (三)、上层建筑的改革: 1、目的: 2、途经: 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变法 决定 上层建筑改革 阶级关系的变化: 上层建筑的变化: 出现新兴地主阶级和自耕农; 奴隶主贵族制度→封建专制统治; 世卿世禄→选贤任能、奖励军功; 封邑制→俸禄制; 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中央集权制; (四)、改革变法的动力: 1、春秋: 2、战国: 争霸战争 兼并战争 3、直接动力: 富国强兵 春秋时期争霸战争和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异同: 相同点:1.都有扩大地盘、掠夺人口的目的;2.都是大吞小,强凌弱,减少诸侯国数量,加速奴隶制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3.给人民生活生产造成巨大破坏。 不同点:1.争霸战争仅是奴隶主大国争霸的战争;兼并战争已具有封建兼并战争性质;2.争霸战争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封建因素成长;兼并战争在转化为封建统一战争后导致一个封建大帝国的产生。 (五)、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1、背景: 2、“百家争鸣”: 经济发展、社会大变革、宽松的文化氛围 “儒、道、墨、法” 3、诸侯国变法的思想武器: “法家” 探究: 【学思之窗】 思想是现实的反映。战争是战国时代的显著特点,“战胜强立”是战国历史的主线。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战胜对方,都十分重视发展农业和奖励军功。法家是地方阶级的改革派。法家思想直接产生于战国时期的变法活动。而兵家思想来源于战争实践,是在战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进步思想为社会变革提供思想基础,指导社会变革的进程。 各诸侯国只有通过改革变法,发展封建的经济,才能够富国强兵。只有实现富国强兵,才能够达到对内巩固统治、对外战胜对方的目的。 二、风起云涌改革和变法 (一)、春秋时期: 1、齐国管仲的改革: ———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相地而衰征” 2、鲁国的改革: 公元前594年“初税亩” ———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 管仲 齐桓公 姜小白 (二)、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前) 1、经济基础: 2、阶级基础: 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 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3、内在动力: “富国强兵” 4、著名变法: 魏国李悝变法 楚国吴起变法 李悝 政治 经济 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废除世袭贵族特权) 强调法治,制定《法经》 “尽地力之教”的农业政策 战国时期的改革———魏文侯变法 1、内容 李悝 魏文侯 魏斯 楚国吴起变法 1、内容 2、作用 吴起 1)有效打击了旧制度,增强了国力,使相关国家迅速崛起; 魏楚等国改革的影响: 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