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浙教版教学设计)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 第1?走进美术(2时) 【教材分析】 ?1教学思路: ?教学中美术作品的选择是以国内优秀艺术家作品为主,同时结合其他国家艺术家的优秀作品,促进学生对人类优秀美术化传统的美好情感、积极态度的养成以及重视它们在人类化传承中的价值,同时认识在广泛的化情境中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和社会的丰富性。在重点了解祖国传统化的同时,与广泛的化情境联系在一起,才能拓展学生的人视野,提高人素养。 ?前后做一些相关字、图片的收集,使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同时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美术不同种类的特点及区别。 ?难点:掌握美术的类别及不同角度的分类。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美术的主要种类及艺术特点,逐步形成提高视觉感受和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人素养。 【时安排】二时 【教学设计】 ?第一时 前准备: ?(学生)收集美术作品的图片和实物 ?(教师)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导入油画作品《父亲》,学生感受发言,引出绘画。 ?先用《父亲》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自觉而积极地参与到欣赏和评述活动中,产生从艺术形式上分析、探讨美术作品的积极性。 ?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的美术语言的角度,侧重于观察和分析作品的线条、色彩、构图、明暗、肌理等是怎样围绕着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美术语言的角度、从历史背景的角度、从化的角度、从美术家的生平或创作心理的角度进行欣赏。 ?(罗中立,1948年生,重庆市璧县人,当代著名油画家、艺术家。1977--1981年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1984年晋升为副教授,同年赴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研修,1986年3月返校。1993年晋升为教授。现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中国当代艺术院院长,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家政府津贴的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油画协会常务理事,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曾获第二届中国青年美展金奖、四川优秀作品奖。作品收藏于中国美术馆、比利时国家历史博物馆、台湾美术馆。出版画册有《罗中立油画集》《罗中立油画选》。《父亲》创作于1980年,篇幅:216x12公分。曾获“中国青年美展”一等奖,其画面具有一种悲剧性的震撼力,表现了生活在贫困中的老农形象;老农开裂的嘴唇、满脸的皱纹以及手中粗劣的碗等等写实的描绘,消除了观赏者与作品之间的隔膜,画家藉此对传统化和民族进行反思。罗中立创作《父亲》,这个父亲不仅是罗中立的父亲,而且是全中国劳动人民的父亲,是农民形象中有代表性的一个。老人枯黑,干瘦的脸上布满了象沟壑,又如车辙似的皱纹,深陷的眼睛露出了凄楚、迷茫又带着恳切的目光,象是在缅怀过去,又象是在期待未。干裂、焦灼的嘴唇和仅剩一颗门牙的嘴不知饱尝过多少的酸、甜、苦、辣,无不体现他艰苦劳动,生活的悲惨,这种强烈的视觉效果在观众的心中产生的是一股平凡而又伟大的情感,是憾人心魄的,这正是罗中立毫不遮掩的把农民的“丑”真实的表现出,才使得“父亲”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有血有肉。) 2、和中国画《粒粒皆辛苦》比较。 ?学生讨论、发言。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创作的同一题材的美术作品放在一起欣赏,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发现艺术作品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方增先,l931年生,浙江省兰溪市人。193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后参加研究生班学习。19年留校在中国画系任教。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教授。现为上海美术馆馆长,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