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269445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学案) 第5单元 4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日期:2024-06-0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1次 大小:287834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学案,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单元,课件,欣赏
    课件83张PPT。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23456789……的原因把……当作10于是、就 11庖丁,是杀牛的人内外不一致,心与手不相适应,这是没有实践的过错啊轮扁,是造车轮的人12必定要心里先有完整的竹子形象我将用这些白绢做袜子文人们传播着他的话,把它作为话柄与可当天与他的妻子在筼筜谷游玩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Thank you for watching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知识梳理] 一、读准字音 筼筜谷(yún)(dānɡ)    蜩腹(tiáo) 兔起鹘落(hú) 斫轮者也(zhuó) 持缣素(jiān) 相蹑(niè) 近语士大夫(yù) 箨龙(tuò) 曝书画(pù) 畴昔(chóu) 亲厚无间(jiàn) 子由为《墨竹赋》(wéi) 遗余(wèi) 偃竹(yǎn) 笔砚(yàn) 荟萃(huì)(cuì) 轮扁(piān) 少纵则逝(shāo) 二、辨识通假 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通“稍”,稍微) 三、一词多义 (1)具 (2)发 (3)识 (4)过 四、词类活用 (1)近语士大夫(名词作动词,告诉) (2)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形容词作动词,养老) (3)余因而实之(形容词作动词,证实) (4)与可厌之(形容词作动词,厌恶) (5)初不自贵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重) 五、古今异义 (1)而心识其所以然 古义:……的原因。 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 (2)吾将以为袜 古义:把……当作。 今义:认为。 (3)余因而实之 古义:于是、就。 今义:表结果。 六、文言句式 (1)庖丁,解牛者也。 (判断句) 译文:庖丁,是杀牛的人。 (2)轮扁,斫轮者也。 (判断句) 译文:轮扁,是造车轮的人。 (3)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判断句) 译文:内外不一致,心与手不相适应,这是没有实践的过错啊。 (4)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状语后置句) 译文:必定要心里先有完整的竹子形象。 (5)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 (状语后置句、省略句) 译文:与可当天与他的妻子在筼筜谷游玩。 (6)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省略句) 译文:文人们传播着他的话,把它作为话柄。 (7)吾将以为袜。 (省略句) 译文:我将用这些白绢做袜子。 [资料链接]  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其画学文同(又名与可),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主要作品 诗文有《东坡七集》,词有《东坡乐府》等  文与可(1018—1079),即文同,北宋画家,以善画竹闻名于世,是当时墨竹画派的代表人物,是苏轼的表兄。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与可赴湖州任所途中于陈州宛丘驿卒。苏轼于徐州闻讯,二月五日为文祭之。三月,苏轼继任湖州知州。是年七月七日,苏轼在湖州晾晒书画,见文同遗画《筼筜谷偃竹》图,乃作《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以悼之。是文即以此画为线索,叙述作者和文与可的深挚友谊。  记 “记”是散文的一种体裁,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记人、记事、记物),记景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文本鉴赏] 本文总结文与可的绘画理论,陈述自己对“胸有成竹”和“心手相应”创作思想的理解,指出“艺”与“道”的密切关系。又通过叙述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