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271131

安徽省砀山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日期:2024-05-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3次 大小:326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安徽省,次月,解析,试题,历史,第一
  • cover
高二历史阶段测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2.5分,共80分) “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这一观点出自先秦(  ) A. 儒家 B. 法家 C. 墨家 D. 道家 战国时期,士已逐渐转变为社会上的一个阶层。这个阶层成为上(统治者、官吏和剥削者)与下(被统治者、民、被剥削者)交流、转换的中间地带。古希腊社会商业化加速了商业中产阶级的迅速发展,从而改变了古希腊社会的政治力量结构。材料中社会新阶层的出现(  ) A. 满足统治阶级需要 B. 加重下层民众负担 C. 推动社会转型发展 D. 激化已有社会矛盾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说:“(秦朝)在证明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的灭亡)也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这个“正确的思想”是指(  ) A.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B.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诸子百家“其官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这反映了诸子百家(  ) A. 在理论上求同存异 B. 最终达到殊途同归 C. 均为稳定统治服务 D. 有相互融合的特点 韩非子说:“臣尽全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计数之所出也。”指出君臣之间不过是买卖、交易、互相算计的关系。这一现象反映出(  ) A. 法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潮流 B. 君臣之间的关系毫无诚信可言 C. 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 D. 儒家伦理道德正统地位的确立 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  ) A. 民贵君轻的主张 B. 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C. 克己复礼的思想 D. 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孔子本人罕言“性与天道”,而朱熹则常提“理”“气”“性”“太极”等形而上的概念。这一变化体现了儒学(  ) A. 思辨化的趋向 B. 信仰重建的完成 C. 普及化的实现 D. 伦理纲常的弱化 有学者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所津津乐道的“先王之道”,根本无力解决当时诸侯争霸兼并战争连绵不断的现实问题,其“三代”说教被普遍认为“迂阔而不懂世事”。该学者在此强调的是,先秦儒学(  ) A. 不合时宜 B. 礼法并用 C. 厚古薄今 D. 源远流长 从孔子提出“仁”与“礼”到孟子主张“仁、义、礼、智”,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和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 A. 依靠礼仪法治教化规范,小人变君子,凡人变圣人 B. 统治者“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 C. 从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D. 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的社会 《春秋繁露》载:“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该材料(  ) A. 体现了道家“无为”的治国理念 B. 体现了儒学的民本思想 C. 强调了孔孟儒学的“仁爱”思想 D. 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伦观念 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根本在于(  ) A. 其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B. 它适应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需要 C. 它吸收了各派学说,适应了不同阶层的要求 D. 汉武帝对原先的儒家思想不满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 A.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 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下表。据此可看出当时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 ?) 派别 儒家(六艺) 道家 阴阳家 法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