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304306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件(15张PPT)+教案

日期:2024-05-1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0次 大小:87354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8课,挽救,民族,危亡,斗争,课件
    挽救民族危机的斗争 课标标准: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教材分析:在教材编排中,本课归于“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专题,专题线索清晰,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专制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贯穿其中。本课上承“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下启“辛亥革命”,在知识链上地位重要。甲午一战,对中国人的触动比鸦片战争更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就本课而言,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是中国人民郁积多年的反抗列强侵略义愤的总爆发,其英勇斗争客观上打乱了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图谋。中华民族为争取民族独立不屈不挠地顽强抗争的民族精神是整个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力量的源泉。由于特殊的社会性质及自身的局限性,维新变法和义和团运动均失败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中已有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基础知识的积累,但并不完整;能简单回忆起相关知识,但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能力、材料的解读能力、历史事件的联系能力不强;学生有对历史事件的共情能力,但极有可能共情“出错”,如义和团运动仅揪住落后性、愚昧性。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点讲授的准确性、能力培养、价值观的引导。 教学目标:学生能根据已有知识及教师提供的角度,分析得出晚清时期的形势;能简要概括维新运动的基本过程,说出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及主张;通过展现维新变法的具体内容,能分析百日维新的进步作用及存在的局限性;通过课本及阅读《义和团揭帖》,能掌握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分析得出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及失败原因。通过对上层精英的改良与下层百姓的革命细节的了解,升华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戊戌维新运动;难点: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 梦醒·晚清危局 学历史时空观念很重要,请大家关注1895年这个时间,讲出最先回忆起的事件。(《马关条约》签订)梁启超认为,甲午战败,赔款白银2亿两唤醒了“吾国四千余年大梦”,这里的大梦指什么?(天朝上国)甲午一战,迷梦醒来,骤然发现,天朝危机急转到民族危亡,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局! 1.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重。 2.清政府严重的统治危机:甲午战后的巨额赔款,促使清政府加紧搜刮人民,加重民众的生活负担,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排满”情绪,清政府内外交困,统治危机严重。 危局之下,中国社会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3.新经济力量的增长:伴随着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和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期,获得了初步的发展,增强了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使其开始主导近代中国变革。 4.新思想的深层发展: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觉醒;面对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精英集团内部的激进派关注到,西方的制度因素有可能解决这一困局,亟待挽救危亡的一场变革。 构梦·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旧梦醒来,国人构建着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新梦,不同阶层展开了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能否用本课的知识举例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变法、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反思着洋务运动,发出了怎样的时代强音?(变法图存,变法强国梦)通过初中的学习,大家知道哪些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还能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