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2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方法。 2.了解连接仪器装置,学习气体的收集方法。 3.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分析课文,培养学生归纳整理化学资料、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2.运用科学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2.通过自身参与科学实验探究过程,认识到科学探究需要严谨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连接仪器装置,学习气体的收集方法。 2.知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方法。 3.培养独立思考、加工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师板书课题: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二、新课讲授 (一)知识点一:实验原理。 (1) (2)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O2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O2的密度(1.429g/L)比空气的平均密度(1.293g/L)大。不易溶于水(每升水溶解O2约30mL)。所以通常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3)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它不仅可以助燃,而且在点燃或高温条件下可以和大多数金属、非金属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热。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物体在纯氧中燃烧非常剧烈,可以产生很高的温度。 (二)知识点二:实验用品 (1)药品:高锰酸钾、木炭、硫粉、细铁丝(可从石棉网上抽取)、澄清石灰水、棉花团等 (2)仪器:铁架台(带铁夹)、大试管、烧杯、酒精灯、带玻璃导管的单孔橡胶塞、水槽、集气瓶、药匙、燃烧匙、坩埚钳 (三)知识点三:实验步骤 1.制取氧气 用高锰酸钾制取: (实验室制取氧气装置图) (1)用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并检查装置是否漏气,不漏气的装置才能进行实验。拔开橡皮塞,在试管里放进约15克高锰酸钾。用一团棉花放在靠近试管口的地方,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然后把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口。 (2)将6个集气瓶分别盛满水,并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盖瓶口时,先盖住一小部分,随后推动玻璃片把瓶口全部盖住(注意不要让瓶口水面处留有气泡)。 然后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盛水的水槽内。 (3)给试管加热。先使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高锰酸钾所在的部位加热。 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当气泡连续地并比较均匀地放出后,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等瓶子里的水排完以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把瓶子移出水槽,正放在桌子上。用同样的方法再收集两瓶氧气(其中一瓶留有少量水)。 注意:停止加热时,先要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仔细观察收集到的氧气的颜色。 用此方法制取氧气的缺点是高锰酸钾的效率太低。 (4)用双氧水制取氧气 首先准备6只集气瓶,装满水后用毛玻璃片横切瓶口,盖住以不留水泡为度(可将集气瓶倒置检验气密性),然后依次倒置于水槽中。装置如上图,在离心瓶中装入0.5gMnO2,烧瓶上放一分液漏斗,分液漏斗中装入20mLH2O2,(V(H2O2):V(H2O))。反应时要注意滴加H2O2的速度,放的过慢,反应太慢;过快则因反应剧烈而引起爆炸事故。待出现连续气泡时,用排水法于集气瓶中收集氧气,如此连续收集6瓶,备用。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中,说在常温下,过氧化氢产生很少的氧气,不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燃烧,但加入催化剂后可迅速产生大量的氧气,该方法清洁无污染,产物是氧气和水,应推广使用。 (四)知识点四:试验氧气的化学性质 (1)木炭在氧气里燃烧 ①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烧到发红,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观察木炭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