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312024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课件(25张ppt)

日期:2024-05-1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7次 大小:37642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19课
  • cover
(课件网) 老人在卢沟桥的这一举动与历史上的什么事件相关?老人的动作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2005年5月19日上午10点45分,一位91岁的日本老人缓步走上因久经风霜而凹凸不平的北京卢沟桥桥面。在桥的中间,他突然双膝跪下,面向西南,默然垂首。 他的身后站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王新华(左)和《我认识的鬼子兵》作者方军。 图片来源:新华社北京2017年7月6日电 题:《一位老人眼里卢沟桥畔的变迁》 国之难———七七事变 阅读教材91页第一段,完成表格内容: 1937年7月7日 北平西南卢沟桥 日本 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遂向中国守军开火,中国守军奋起抗战。 时 间 地 点 发动者 大致经过 七七事变是偶然事件,还是蓄意挑衅? 材料:确定发动七七事变,在华北作战先“击破二十九军以解决华北问题”,然后,打击中央军,“摧毁中国的中央政权。” ———日本军部制定《在华北行使兵力时对华战争指导纲要》 国之难———七七事变 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材料二:“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 ———1937年7月8日蒋介石电 从蒋介石前后两封电令中可以看出国民党对抗日的态度有了什么变化? 蒋介石对日态度由九一八事变后的不抵抗转变为全体动员。 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材料二:“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 ———1937年7月8日蒋介石电 第132师师长赵登禹 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 在北平保卫战中,佟麟阁、赵登禹为国捐躯。 七七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并立刻准备应付新的大事变。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 “最后关头”演说(1937年7月7日) 国之奋———共赴国难 (P/92)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战的决心以及付出的努力,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 国之奋———共赴国难 西北工农红军 八路军 总 指 挥:朱 德 副总指挥:彭德怀 南方八 省红军 游击队 新四军 军 长 :叶 挺 副军长 :项 英 国之奋———共赴国难 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国之奋———共赴国难 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1937年7月 平津沦陷。 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 淞沪会战要图 谢晋元 材料:日军迭次增援,军舰达百余艘,陆军五师团,海军万余人,飞机二百余架,倾全国精锐,大举侵略。我淞沪守土之忠勇将士……前仆后继,浴血抗战,迄今扼住阵线,且迭予敌人以重大之打击。 ———《科学画报》(1937.9.18) 中方记者眼中的淞沪会战 西方记者眼中的淞沪会战 材料: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须知若干华军器械,犹未充分……此种奇迹,自属难能可贵。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 ———伦敦《泰晤士报》(1937年11月28日)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也为沿海工业内迁和战略物资转移争取了宝贵时间。 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1937年7月 平津沦陷。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 国之殇———南京大屠杀 6个星期 30万以上死难者 19万以上遭集体屠杀并毁尸 三分之一城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