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312183

4 古代诗歌四首 课件(幻灯片45张)

日期:2024-05-0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4次 大小:34559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幻灯片,45张
  • cover
课件45张PPT。4 古代诗歌四首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 一、新课引入 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同学们,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是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唐诗、宋词、元曲。二、新课讲解 指导学习《观沧海》二、新课讲解 作者简介 曹操(公元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与其子曹丕、曹植合“三曹”。 曹操好作诗歌,他的诗歌散文清峻整洁,气魄雄伟,慷慨悲凉,篇中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 二、新课讲解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是曹操的名篇。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在平定乌桓,消灭袁绍残余势力后,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站在高高的碣石山上,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当目睹这大好河山后,更加激起诗人要统一中国的强烈愿望,故才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诗句。 写作背景二、新课讲解 初读诗歌1.教师提示诵读节奏,要求学生把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二、新课讲解 细读诗歌1.借助注释,解释下面词语。水何澹澹: 以观沧海: 山岛竦峙: 萧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幸甚至哉: 何,多么。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以,表目的连词。? 竦,高。峙,挺立。高高地挺立。 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若,像。其,它,指沧海。 幸,庆幸。至,极点。庆幸得很,好极了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二、新课讲解 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高耸陡立。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就用歌唱来畅抒心中的情怀吧!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二、新课讲解 悟读诗歌 1.《观沧海》全诗是围绕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二、新课讲解 2.《观沧海》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景象。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一层是写虚景。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的,与诗的内容无关。二、新课讲解 3.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描绘大海形象的?“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诗人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将北征乌桓和袁绍残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原解除后顾之忧。在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二、新课讲解 品读诗歌 1.如何理解《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 这四句运用互文、夸张的修辞手法,展示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辰的气势,洋溢着饱满的激情。诗人其实是以沧海自比,表达了他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