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314122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数的认识二-人教新课标

日期:2024-06-2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1次 大小:1399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人教
  • cover
课 题:数的认识(二) 第 2 课时 总计第 节 教学目标 1.复习整理因数、倍数、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的意义。 2.掌握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掌握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进一步明确因数与倍数的联系与区别,提高约分和通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2、3、5的数的倍数的特征,明确因数与倍数的联系与区别。 2.能熟练进行约分和通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概念 师:前面我们复习了整数、自然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及这些数之间的关系,这节课继续复习自然数、整数范围内的数的特点。 将1、2、19、30、75、368、100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可以怎样分? 奇数:1、19、75 偶数:2、30、368、100 质数:2、19 合数:30、75、368、100 引导学生回顾: (1)将自然数按能否被2整除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类。 (2)将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分成1、质数和合数三类。 2. 口答:最小的质数是几?最小的合数是几?20以内的质数有哪些?合数呢?20以内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有( ),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有( )。 3. 回顾100以内质数。 二、复习2、3、5的倍数的特征 1.师:自然数中,2的倍数有何特征?3的倍数、5的倍数呢? 让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总结。 2.练一练。 (1)在自然数中,同时被2、5整除数有什么特征? (2)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小的三位整数是( )。 三、复习因数和倍数 1.你能根据a÷b=c(a、b、c均为整数,且b≠0)说明因数与倍数的含义吗?(学生举例说明)。 2.什么叫质因数,如何进行分解质因数? 试一试,将24分解质因数( ) 3.你如何理解公因数和公倍数的意义? 练一练,A=2×3×5, B=3×5×7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4. 在约分和通分中,要注意什么? 在约分时,首先寻找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进行一次约分,数字较大时也可以通过分子分母的因数逐步约分;在通分时,需要找出分子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 (1)把下列分数进行约分。 (2)对下列各组分数进行通分。 和 和 、和 【设计意图】 系统的复习有利于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复习最基本的知识点,进行相应的基础练习,为提高各种能力打好基础。 5.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四、巩固练习 1.35和40的最小公倍数是( ),最大公因数是( )。 2.A=3×5×7;B=2×3×7,那么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最大公因数是( )。 3.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四余下的题目,集体反馈讲评。 重点讲评第2题数的读写与认识,区分将一个数取近似值和改写的方法。 4.美术小组的同学无论是3人一组还是4人一组都剩下1人,那么601班最少有多少人? 5.两根铁丝一根长72分米,一根长90分米,把它们截成同样长的小段,不能剩余,每小段最长多少分米?可以截成几小段? 【设计意图】 通过板块式的复习梳理,使学生能够对各个知识点进行系统地回顾,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侧重对因数与倍数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复习。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何收获? 教后思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