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317508

4.2 元素周期律 课件+教师用书+练习 (2课时,共6份)

日期:2024-05-05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2次 大小:674567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元素,周期律,课件,教师,用书,练习
    课件41张PPT。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第1课时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由1到8由大到小周期性+1+7-4-1>>>HClO4H2SO4H3PO4H2SiO3增强减弱增强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等级性测试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第1课时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1.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建构元素周期律。 2.以第三周期为例,了解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原子结构视角说明元素的性质和规律。 2.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能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能提出有意义的实验探究问题,根据已有经验和资料做出预测和假设。  元素周期律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以原子序数为1~18的元素为例,探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图示如下: 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由1到8的周期性变化(第一周期除外)。 2.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呈现由大到小的周期性变化(不考虑稀有气体元素)。 3.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以原子序数为1~18的元素为例,探究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变化,图示如下: 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即最高正价:由+1到+7(O无最高正价、F无正价);最低负价:由-4到-1。 粒子半径大小比较的“四同” 1.对于第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稀有气体元素除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B.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C.最高正化合价逐渐升高 D.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解析:选C。对于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最高正化合价逐渐升高(但第二周期O、F例外),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故A、B、D正确,C错误。 2.下列粒子半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A.r(Na+)r(Cl-)>r(Na+)>r(Al3+) C.r(Na)r(Rb)>r(K)>r(Na),故D错误;B项,S2-和Cl-核外电子数相同,核电荷数Cl>S,则离子半径r(S2-)>r(Cl-),Na+和Al3+核外电子数相同,核电荷数Al>Na,则离子半径r(Na+)>r(Al3+),电子层数Cl->Na+,则离子半径r(Cl-)>r(Na+),故B正确。 3.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2-、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A>B>D>C 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A>B>D>C C.原子序数:d>c>b>a D.离子半径:C2->D->B+>A2+ 解析:选D。A、B、C、D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为,所以原子序数:a>b>d>c;原子半径:B>A>C>D;离子半径:C2->D->B+>A2+;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D>C>A>B。  第三周期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1.钠、镁、铝的金属性强弱 (1)实验探究:钠、镁与水的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 化学方程式 钠熔成小球,浮于水面,四处游动,有“嘶嘶”的响声,向反应完后的溶液加酚酞,溶液变红 钠与冷水反应剧烈。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加热前,镁条表面附着了少量无色气泡,加热至沸腾后,有较多的无色气泡冒出,溶液变为粉红色 镁与冷水几乎不反应,能与热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Mg+2H2OH2↑+Mg(OH)2↓ 结论:金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