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320266

统编版五年级上第21课《古诗词三》 第1课时 同步练习

日期:2024-05-1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71次 大小:112979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五年级,21课,古诗词三,1课时,同步
  • cover
《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根据拼写汉字。 míng xuān huàn 山居秋( ) 竹( ) 归 ( ) 女 2. 连一连. 王孙 幽静的山。 歇 任凭。 随意 凋落,凋零。 空山 古代贵族子弟的通称,这里是诗人自称。 3 .比一比,组一组。 ? 随(??)?? 晚(?? ) 连(? ?)? 堕(???)??挽(???) ?莲(?? ?) 4. 根据课文填空 空山新雨后,_____。 _____,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_____。 _____,王孙自可留。 二、课内阅读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2.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3.诗歌中以动衬静、声色相间的句子是: 对其中的“动”“静”和“声”“色”略作分析: 4.你是如何理解“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句的艺术特色的? 5.尾联中“王孙”指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两句表达了诗人隐居的闲适和对山水田园的喜爱之情。 B.“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写人,传达出诗人喜爱这里的自然生活中人的美。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之所以有名,只是因为用了“照”“流”两个动词。 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诗人留恋此处景美、人美、留恋隐居生活的心声。 E.这首诗以“空山”为背景,写出了清幽静美的意境。是一幅色彩冲淡的山水画,具有鲜明的画面感。 F.“竹喧归浣女”写浣纱女子归来路过竹林传出欢声笑语。 三、课外阅读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春山月夜阒无人声的幽寂。 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 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 2.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 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 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 暝 喧 浣 2. 王孙 幽静的山。 歇 任凭。 随意 凋落,凋零。 空山 古代贵族子弟的通称,这里是诗人自称。 3.随(随意??)?? 晚(傍晚?? ) 连(连长? ?)? 堕(?堕落??)?? 挽(挽手???) ?莲(莲花?? ?) 4.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二、课内阅读、 1.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 2.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作者用清新自然的笔调勾画出一幅有声(泉声)、有色(青松)、有动(泉流)、有静(月照)的幽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 4.前句写女子,先闻其声、后见其人;诗人先写“竹喧”“莲动”,是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诗情画意。 5.贵族子弟的通称,这里借指诗人自己。诗人曾为王孙、来自官场,而今隐居山间;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