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321742

(新课标)鲁科版物理必修1第3章 第2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65张PPT

日期:2025-10-09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7次 大小:33588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65张,探究,实验,运动,直线,变速
    第2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 [学习目标] 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3.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4.学会探究仅在重力作用下物体运动的规律和方法. 一、实验原理和方法 1.打点计时器 (1)结构及特点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电磁打点计时器 结构图示 工作电压 220 V交流电 4~6 V交流电 打点方式 周期性产生电火花 振针周期性上下振动 打点周期 0.02 s 0.02 s 记录信息 位移、时间 (2)工作原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在物体带动下运动时,振针的上下振动便会通过复写纸在纸带上留下一系列小点,相邻两点对应的时间为0.02 s,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可以用尺子测量,这样打点计时器既记录了时间,又记录了对应的位移. 2.频闪照相法及其应用 (1)频闪照相法:利用照相技术,每隔一定时间曝光一次,从而形成间隔相同时间的影像的方法. (2)频闪灯:每隔相等时间闪光一次,如每隔0.1 s闪光一次,即每秒闪光10次. (3)频闪照片:利用频闪灯照明,照相机可以拍摄出运动物体每隔相等时间所到达的位置,通过这种方法拍摄的照片称为频闪照片. (4)记录信息:物体运动的时间和位移. 3.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判断方法 (1)利用平均速度v=,当Δt很短时,可以近似认为平均速度等于t时刻的瞬时速度,利用速度和时间关系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利用Δs=s2-s1=s3-s2=…=sn-sn-1=aT2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二、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低压交流电源、小车、垫片、长木板、刻度尺、导线等. 三、实验步骤 1.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的一端,并用垫片垫高此端,使木板倾斜.如图所示. 2.连接好打点计时器的电路.(注意此过程中要断开开关) 3.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接在小车后面,并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4.闭合电路开关,然后释放小车,打完纸带后立即关闭电源. 5.更换纸带,重复操作三次. 6.选择一条点迹最清晰的纸带,舍掉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找一适当的点作为开始点.选择相隔0.1 s的若干个计数点进行长度测量,并将数据填入下面表格中. 计数点位置编号 0 1 2 3 4 5 6 时间t/s 0 0.1 0.2 0.3 0.4 0.5 0.6 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s/m 对应计数点的速度v/(m·s-1) 四、数据处理 1.用逐差法求加速度 以取六个间隔为例,则 a1=,a2=,a3=. 加速度的平均值为 a=(a1+a2+a3) = =[(s4+s5+s6)-(s1+s2+s3)]. 逐差法处理数据求加速度的平均值,好处是各个数据都得到了利用,达到正、负偶然误差充分抵消的作用,使计算结果更接近真实值. 2.用v-t图象求加速度 (1)在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最清晰的,舍掉开头一些比较密集的点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为了测量方便和减小误差,通常选择相隔0.1 s的若干计数点进行测量,在选好的开始点下面标明0,在第六个点下面标1,在第11个点的下面标2,依此类推,每5个点下面计一个数,这些标数字的点叫作计数点.如图所示,测出两相邻计数点的距离分别为s1、s2、s3…填入下表. 位置间隔 0~1 1~2 2~3 3~4 4~5 间隔距离s/m (2)根据测量结果,再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的求解方法,即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以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来求解,也就是vn=可求出打第n个计数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并将瞬时速度的值填入下表. 位置编号 1 2 3 4 时间t/s 速度v/(m·s-1) (3)作出速度—时间图象. 在坐标纸上,以速度v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上表中的v、t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如图所示,通过观察、思考,找出这些点的分布规律,然后根据这些点的分布趋向,用一条平滑的曲线(包括直线)连接这些点,并尽量让多数点落在曲线上(或直线上),不在曲线(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