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335512

15.《诫子书》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件+素材

日期:2024-04-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视频 查看:76次 大小:1369570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诫子书,课时,教学设计,课件,素材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诫子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2、引导学生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诗句导入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几句诗写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学生回答引出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智慧的化身,其实他不但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慈父,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家信———《诫子书》,去体会慈父的殷殷情怀,智者的谆谆教诲。 二、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蜀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隐居隆中,后来任蜀国丞相。死后被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尊称其“武侯”“诸葛武侯”。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2、写作背景 《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是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文短意长,言简意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寄予了诸葛亮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3、释题:诫子就是警戒、告诫自己的孩子。书,信。 这篇文章是一位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古代名人是喜欢写信来教育自己的子女,这是古代家长教育的方式,我们知道的《傅雷家书》,大家课下可以读一读。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诸葛亮的《诫子书》,一起去了解一位运筹帷幄的政治家军事家,一位年过半百的老父亲会对他八岁的儿子说些什么呢? 三、吟读,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夫 ( fú ) 澹泊(dàn bó ) 淫慢(yín) 险躁(zào ) 穷庐(lú ) 遂成枯落(suì) 2、视频朗读 3、读准节奏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suì)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4、教师范读 5、自由朗读 6、全班齐读 四、译读,读懂文意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夫:语气助词;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行:操守、品德。 静以修身:凭借。 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名利。 明志:表达自己崇高的志向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译文: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广才:增长才干。 成学:成就 译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励精:振奋 淫慢:放纵怠慢; 险躁:冒险急躁。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译文: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年与时驰:年华;消失、逝去。    意与日去:意志;日:岁月 遂成枯落:于是,最终;枯败,凋零。 接世:对社会有益。 穷庐:简陋的房子,这里指狭小天地; 将复何及:怎么还来得及呢 译文: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