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史地 6.2 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 教学目标 1.了解黄淮海平原低湿涝洼地地势低平的自然环境, 理解鱼塘———台田综合治理模式。 2.理解黄淮海平原盐碱地水盐运动的基本特征和盐碱地改造的核心和方法。 教学重点 低湿地(涝洼地)和盐碱地等农业中、低产田的治理和改造 教学难点 “鱼塘———台田”模式;“调控水盐运动”的作用过程和意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1.黄淮海平原具有限制性因素土地中的哪三种所占的比重较大? 2.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治理重点应是哪些土地类型,为什么? 导学:读图6.5,观察回答: 1.山东禹城市在黄淮海平原中的位置。(中部) 2.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山东禹城市中、低产田的类型。(地下水位的埋藏深度大多在1米以下,可知这一地区既有涝洼地的分布,也有盐碱地的分布,尤其是盐碱地在图中有明确的显现。由此判断禹城市的中、低产田以涝洼地和盐碱地这两种类型为主。) 3.辛店洼试验基地的位置。(禹城市的北部) 承转:在辛店洼试验区原来有一片涝洼地(低湿地),在没有治理之前,这里的自然条件如何呢? 导读:读图6.6、图6.7,结合课文的相关内容,讨论思考: 1.辛店洼的地形、水文和土质各有什么特点? 2.治理前,辛店洼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有哪些? 3.这种土地利用状况给农业生产等带来了哪些影响? 归纳:1、辛店洼的地形、水文和土质特点: ———地形:地势低平。但地势的变化是中间低(17.5米)四周高(19.5米)。 ———水文:季节性的渍涝严重。冬春季节由于降水少,河流水位大致与洼底的海拔高度持平,洼内基本无积水;当夏秋季节降水量大,并与当地河流引黄河水相遇时,河流水位升高,河水有时会倒灌入洼,海拔18.4米以下的土地积水,形成渍涝,并使地下水位提高。 ———土质:成土母质是黄河冲积物,因而土壤质地较好。 2、治理前,辛店洼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芦苇地和茅草地,其次还有小面积的低产田和沼泽地,充分反映了这里低湿的自然环境特点。 3、影响:这样的土地利用状况,必然带来土地生产力低下,大部分土地不能种植而撂荒,农业欠收,农民生活贫穷落后等一系列的后果,治理低湿地已势在必行。 讨论:以往辛店洼曾采用挖沟排水的方法治理低洼地,但治理效果不理想,为什么? 归纳:辛店洼的主要矛盾是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所以,挖沟困难,排水更困难,采用挖沟排水的方法治理低洼地,其效果肯定不理想。 承转:只有把地下水、河水、洼地水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治理,才能有成效。科学工作者逐步摸索出了鱼塘———台田的模式治理低湿地。 导读:读图6.8,结合课文内容,思考: 1、鱼塘———台田的模式可细分为几种模式? 2.为什么这一模式有效地治理了辛店洼的低湿地,请简单做一下评价。 归纳:1.鱼塘———台田治理模式可细分为以鱼为中心的四种立体种养模式:鱼—果—粮、鱼—果—棉、鱼—果—菜、鱼—果—草(饲料)等。 2.“鱼塘———台田治理模式”根据辛店洼地势低平,地下水位较高,挖沟困难,排水更困难的特点,变挖沟为挖鱼塘,筑台田;变排水为蓄水。 台田地势增高,地下水位降低,摆脱了渍涝危害,为农林果牧的发展提供了较优越的生产条件;蓄水而成的鱼塘,可以养鱼养鸭,栽种水生经济作物。这样做可以充分地利用土、水、光、热、气等自然资源;农林果牧副渔相互促进,全面发展;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协调一致,取得较高的经济、环境和生态效益,走出了一条生态农业的发展之路。 ———鱼塘系统实行的是立体养殖:表层养鸭,上层养链鱼、鳙鱼,中层养草鱼;底层养鲤鱼、鲫鱼,草鱼吃草,为浮游生物提供养料,并增加水中絮凝物.为鲢鳙鱼提供饲料。鸭子排泄物入水,可提供碳氢、磷源,提高鱼类饲料生物的产量;是一个符合生物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