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343913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人类的聚居地 聚落》教案+课件(共25张PPT)

日期:2024-05-08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8次 大小:184453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七年级,上册,人类的聚居地 聚落,教案,课件
    第四章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教学设计 ? 概述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这一节是学生在学习了地球地理、世界自然地理概况之后,接触到的人文地理概况内容之一。它不仅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而且与高中地理知识的关系也较为密切。 本节的内容虽然并不深奥,但是却非常重要。它既是地理学科中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融合点,同时还可以找到文综各学科的融合点,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因此,如何才能从核心素养角度落实我们学校提倡的“养心育德,养根育能”的教学理念呢? 我尝试使用逆向设计的方式进行教学。聚落在初中地理部分的设置和要求最主要体现的地理核心素养就是人地关系,这也将渗透立德树人的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提升公民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因此,我以终为始,根据课标和学情,明确了本节课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借助各种形式的资料说出聚落的形成、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并能举例; 2、学生能借助各种形式的资料说出传统民居是如何适应自然环境的,并能举例; 3、学生通过分析聚落以及民居与环境的关系,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选择资料、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重难点) 4、学生能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料,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提高联系现实生活、发现地理问题的能力。(重难点) 5、学生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初步树立起人地协调观。 6、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公民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 三大环节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我创造性地重整了教材,将罗列的知识,用时空轴贯穿,联系历史,渗透道法。并通过三个环节来实现教学目标。 1、穿越历史:学生回到时空的起点,探索聚落形成的条件,以及房屋和形态的特点。原始社会之所以建立了聚落,就是因为古人找到了自然条件优越,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2、时空隧道:沿着时空隧道向前行进,对比聚落遗址所在地的“前世今生” ,学习聚落的形态与发展。明确人会选择合适的环境建立聚落,与此同时,环境也会影响聚落的形态与发展。 3、时政链接:引导学生辩证看待保护和发展问题,渗透人地和谐才能永续发展的观念。 为实现这些教学目标,我主要采取了小组合作和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 ? 具体教学设计 1、导入 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思考,拉近学生与本节课的距离,我在导入环节播放了一段全面展示聚落的视频,并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2、主题介绍 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融合文综各学科,培养学生跨学科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将学生带入到“聚落考古”专业,并呈现出两个学生已经在历史课本上有所了解的原始聚落遗址:长江流域的良渚遗址和黄河流域的陶寺遗址。 由于在历史课本上见过,学生会有有一种熟悉感,更容易对它们背后的秘密产生好奇心。 3、聚落形成与环境 关于聚落形成与环境的关系,为了培养学生从地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我给学生提供了地图资料包,让学生小组合作得出结论。 4、民居与环境 关于房屋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为了让学生更加轻松地学习,同时又能更加深入地思考房屋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关系,我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学生根据良渚遗址自然环境尝试复原那里的房屋建筑。在这里,我先举出了陶寺遗址房屋的例子,再让学生复原。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动手能力。 5、聚落形态与环境 关于聚落的两种形态,为了更加直观,我展示了航拍图,学生很容易看出两种形态的差异:一个呈团块状,一个呈条带状。让学生分析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新问题的能力。 6、两种聚落类型的差异 继续沿着时空隧道向前行进,为了让学生感知聚落的发展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我给学生出示了良渚遗址所在地的“前世今生”的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