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33张PPT。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本单元内容属于《人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大纲中要求的“人口发展”的内容,实际上指的就是“人口再生产”。严格地说,人口再生产虽然是人口发展的基本内容,却并不能等同于“人口发展”。两者的内涵并不完全相同。人口发展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口结构的改变。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绝对数量的变化及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人口素质反映的是人口适应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人口结构包括自然结构 、社会经济结构、地地域结构等,在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人口结构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1.1 人口再生产--老一代陆续死亡,新一代不断出生,世代更替,使人口总体不断地延续下去的过程。教学目标: 1、理解人口再生产的概念、类型及其特征。 2、了解决定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主要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及其影响。 3、了解人口再生产类型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关系。 4、掌握当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差异。哪些因素会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1.1 人口再生产一、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影响因素: 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二、人口再生产类型:请同学们阅读相关内容,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人口再生产类型由哪些因素决定?2.人口再生产类型可分为哪几类?每一类的特点及原因? 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特征比较表 高高高低生产力水平低下,抵御疾病和自然灾害能力低,战争频繁生产力水平提高,生存环境改善;需要多生子女从事农业生产。 生产力的大发展,生活质量改善现代科技飞速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和生活观念变革高很低较高较低低高低很低生产力的发展是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根本原因。 阅读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图,思考下列问题: 1、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先是从什么下降开始的?为什么? 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而死亡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带来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2、(4)阶段,为什么人口死亡率出现略有上升的趋势? (4)阶段属于“现代型”,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世代更替缓慢,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老年型,即老年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的死亡率一般较高。 芬兰1785~1976年人口再生产传统型过渡型过渡型现代型经过哪几个类型的转变?一些国家2001年的人口再生产资料练习:完善表格内容,汇报计算和分析结果 3.52.20.9现代型过渡型过渡型过渡型现代型2000年世界及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变化 三、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分析两类国家及世界人口再生产特点。1、发达国家 现代型 2、发展中国家 过渡型 3、全世界 过渡型 (发展中国家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0%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差异 1、非洲国家、大洋洲国家(除澳大利亚、新西兰外)、 亚洲、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国家: “过渡型” 2、韩国、 古巴、中国等:“现代型” 发达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差异 1、欧洲(如德国、匈牙利等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0.1%) 2、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 人口自然增长率稍高,约在0.4%到0.8%之间 3、日本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左右 人口年龄金字塔四种人口年龄金字塔的模型:问题:教育负担重;就业压力大。问题:劳动力不足;家庭和社会养老压力大。结论:(一)、发达国家或地区 发达国家或地区已经完成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即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三低”的“现代型”,但各国间的差别明显。(欧洲为负增长)从总体上看,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高、低、高”的“过渡型”。 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处于高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的“过渡型”。 一些国家的人口再生产已进入或正在进入“现代型”,它们是韩国、古巴等国。 (二)、发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