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354047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29张PPT)

日期:2024-05-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0次 大小:1169577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2课,宋夏,金元,文化,课件,29张
  • cover
课件29张PPT。白鹿洞书院,朱熹在此讲学,理学传播中心。“海内第一书院”之誉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程标准】 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在文化方面的新变化。应运而生蔚然大宗一、儒学的复兴春秋儒家思想的演变魏晋南北朝正统思想遭到打击西汉武帝秦朝战国宋明面临挑战隋唐三教并存明清之际新体系—理学批判继承,补充1.儒学复兴的背景①从三国到五代,经学(汉代解释五经的法定经典)僵化,受佛教和道教冲击。 ②北宋儒学家的努力。希望儒学发挥道德教化功能。代表人物:二程、朱熹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理学”(道学):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是三教合一的产物。 它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 主要流派有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2.理学的概念◎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书影程颢、程颐: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天理的核心就是“仁” ,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仁”。(1)宇宙观(世界): (2)人生观(社会): (3)认识论(个人): (4)方法论(求理方法):“理”先于物质,是世界的本源;“理”在社会上即为三纲五常;“理”与欲望矛盾时,“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和内心反省3.理学的观点 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先秦和秦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1)宇宙观 天下之物,则必各有所以然之故,与其所当然之则,所谓理也。———朱熹《四书或问》卷39《大学或问》 一理之实,而万物分之以为体……如月在天,只一而已,及散在江湖,则随处而见,不可谓月已分也。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有理而后有气,虽是一时都有,毕竟以理为主,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朱子语类》从材料一来看,朱熹认为理和气的先后关系是怎样的?世界的本源又是什么?理先于气,“理”是世界的本源;材料 p70:问:天道如何?曰:只是理。理便是天道也。且如说“皇天震怒”,终不是有人在上震怒,只是理如此。———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22 上《伊川杂录》客观唯心主义材料 P70: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70《读大纪》理表现在社会上即“三纲五常”,就是儒家的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2)人生观朱熹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5《二先生语五》 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19《杨遵道录》“存天理,灭人欲”。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 朱熹:“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3)认识论P66:你认为今天应该怎样看待“存天理,去人欲”的提法?方法论:主张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 法,把握“理”。(4)方法论 1313 年,元朝宣布将儒家经书作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答题标准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当时宰相向皇帝上奏说: 学秀才的,经学、词赋是两等。经学的是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勾当,词赋的是吟诗、课赋、作文字的勾当。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俺如今……专立德行明经科。明经内“四书”“五经”,以程子、朱晦庵注解为主,是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这般取人呵,国家后头得人材去也!———《通制条格》卷5《学令·科举》 元朝是怎样确定科举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