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环境人口容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了解环境承载力和合理容量的概念,熟悉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了解我国环境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关系的紧迫性以及我们应坚持的基本国策。 教学重点、难点:我国环境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关系的紧迫性、基本国策。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有关挂图等 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图示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一、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一)环境人口容量的定义 简单地说 ——— 环境人口容量就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所能承载或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也称为环境承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 ——— 一个国家或地区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二)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1、 资源 ——— 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人类生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就越多。 2、 科技发展水平 ——— 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获取资源在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提高。今天地球上的60亿人口,如在原始条件下,是不可能的。 3、 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 封闭地区,其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本地的各种资源和其他条件,受到较大的限制;开放地区,外部资源和其他有利条件得到利用,其环境人口容量比封闭时就会大得多。 4、 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 人是社会性动物,除了生理方面的需求外,还有精神生活的需求。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的变化,对环境人口容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一)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不确定性表现在:现有的资源总数不确定,科技发展水平、地区与外界的交流程度及人口消费水平在不断变化。 相对确定性表现在:在一定历史阶段内,假定的技术水平、资源的基础和潜力和对外开放程度相对稳定,以及人口消费水平变化不大的条件下,可以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 为了简便,在实际中通常把某一种或几种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数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如土地资源能供养的人口数。 二)合理容量 合理容量是指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且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有些接近地区最适宜人口的含义。与环境人口容量不同(环境人口容量则指一个地区能够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 由于定义中的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标准的认定,可能存在较多的主观因素,所以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也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三)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假定条件不同,估计方法不同,有不同的估计结果(三种观点:教材11页图1.6) 1、悲观派 ——— 现今世界的人口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容量。依照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不能解决人口过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人口进一步增长,后果不堪设想。 2、乐观派 ——— 着眼于尚未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资源,以及未探知和未发现的领域,认为未来世界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经济的高速发展、科技进步使人类有足够的力量制止环境退化,推动人口与环境关系的良性循环。 3、介于悲观派与乐观派之间 ——— 多数学者认为未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1972年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公布的报告认为,将全球人口稳定在110亿或略多一些,可以使地球上的人维持合理健康的生活。 三)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 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报告《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主张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16亿左右。1995年2月我国大陆人口达12亿,2001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国人口为12.9533亿。虽然未超过学者们的最高估计值,但是我国人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