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361298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1 登月之旅 苏教版

日期:2024-06-03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4次 大小:1048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1,登月
  • cover
《登月之旅》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有关“天空中星体”的内容来建构的,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太原、月球的运动变化,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智慧的潜力,从而引领学生进入天文这座神圣的殿堂。本课是单元中的第一课,从离我们最近的星球———月球开始,带领学生一步步了解宇宙的奥秘,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引领学生形象直观的了解月球的基本知识和模拟环形山的形成,从中体会人类探索月球的经历是很艰辛的漫长过程。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月亮、太阳这些宇宙天体还是有所了解的,只不过对于它们的关系、大小及自身的特点和运行规律缺乏系统的了解。本节课就是要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初步了解关于月球及人类探索月球历史的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月球的相关知识。 2.了解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人类对月球的认识也在逐渐加深。 3.知道月球表面环形山的形成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利用多种途径或媒体搜集关于月球的相关资料。 2.能够模拟月球环形山形成的实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是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也在不断发展。 2.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不断加深,不断向未知领域探索。 3.意识到人类认识月球而付出的不懈努力。 4.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感情,为祖国的科技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重点: 知道有关月球的知识。 难点: 体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与手段: 运用实验探索的方法和借助于多媒体图片等手段来引领学生学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谈话:(出示课件图片)同学们,请看这几幅夜景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神秘而美丽的月球激起了人们的无限遐想,人们也很想到这个离我们最近的天体上去走一走、看一看,你们想上月球上去旅行吗? (课件出示图片)这是人类在1969年首次登上月球,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重温一次人类的登月之旅。(板书课题) 二、了解古人对月球的理解 1.谈话:同学们,其实,人们很早就对月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却实现不了,因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的科学技术并不发达,人们只能发挥想象编造了许多关于月球的神话故事,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月球的神话故事呢?可以大致说说故事的内容吗? 2.学生回答。 3.提问:可是月球上真的有高耸的广寒宫?美丽的嫦娥?捣药的玉兔?还有伐桂的吴刚吗?显然不是真实的。这些都是人类想象出来的,没有实际凭证。 4.提问:那你们关于月球知道哪些信息呢? 5.教师小结:老师将月球的知识汇总成了一个信息卡,下面分小组来学习,之后我们进行汇报。月球是地球唯一的一颗卫星,它一直在绕地球环形,环绕周期为27.3天,这些都是我们在科学就探索之后了解的,但之前科学家可是费了很大的周折去探索月球的秘密。 三、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 1.(出示课件月球表面图)直到17世纪初期,伽利略利用自制的望远镜,第一次看到了月球(出示图片),他看到了这样的景象,你们看到了什么?这又是什么呢?(出示课件:伽利略把他看到的总结为表面是凹凸不平的,有月海、高地、还有许多碗状的坑。)这个坑伽利略为之命名“环形山”。 2.你们认为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呢? 3.模拟环形山的形成 (1)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索实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2)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讨论交流填写实验记录卡。(实验) (3)小组交流汇报、其他小组帮助补充完整。 (4)教师小结:环形山的大小与陨石的大小,以及陨石到月球表面的高度有关系。 4.你们认为是在明亮的教室里观察物体清楚还是在暗的教室里观察物体清楚呢?那观察环形山应该选择在什么什么时候观察呢? 老师准备了一个大家用电器(手电筒)你知道手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