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362917

2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件

日期:2024-05-1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8次 大小:19742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件
  • cover
(课件网) 语文部编版 八年级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⒈故 天 将 降 大 任 于 是 人 也 ⒉空 乏 其 身,行/ 拂 乱 /其 所 为 ⒊所 以 动 心 忍 性,曾 益 其 所 不 能 ⒋入 则 无 法 家 拂 士,出 则 无 敌 国 外 患 者 / / / / / / / / / / / 注意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任用 田地 选拔、任用 捣土用的杵 贩卖鱼盐 狱官 海滨 集市 舜从田野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任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召为相,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被赎出而用为大夫。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 苦其 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 乱其所为,所以 动 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所以 责任 这 一定 使…痛苦 内心 使…劳累 使…饥饿 肌肤 财资缺乏 违背 扰乱 用来 使…震撼 使…坚忍 同增,增加 才能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使他内心痛苦,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人恒 过,然后能改;困于心, 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 而后喻。入则无 法家 拂 士, 出则无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 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常常 犯错误 心中痛苦 思虑堵塞, 有所作为 表现 流露 衡同横,梗塞 了解 在国内 守法度的大臣 辅佐君主的贤士 同弼,辅佐 在国外 匹敌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流露在言谈中,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一个国家)内部如果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能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往往就容易灭亡。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享乐之中可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古今异义 1发 2筑 3士 4是 5征 6喻 古义 古义 古义 古义 古义 古义 今义 今义 今义 今义 今义 今义 被任用 送出 狱官 士兵 表现 出征 捣土用的杵 建筑 这 判断动词 了解 比喻 小知识 论证方式有:立论和驳论 论证方法有: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谬法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问题探究(小组讨论) 一、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二、文章开头列举了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这些事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三、这篇文章的论证方式是立论还是驳论,下面这句话用了那一种论证方法。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四、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一、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文章开头列举了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这些事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共同点:他们都出身贫贱,经历磨难,最终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说明:逆境出人才。 三、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在国内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