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362973

14《故乡》优秀实用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8次 大小:3528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故乡,优秀,实用,教学设计
  • cover
《故乡》教学设计 涡阳第八中学:臧文清 教学目标 1、掌握小说的三要素,理清本文的叙事线索和故事情节。 2、体会运用对比手法、环境描写和外貌、 语言、神态、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的方法。 3、理解作者对社会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相互隔膜的深沉忧虑以及打破彼此隔 膜、探求人生新路的执着信念。 学习重点 理解对比和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品味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难点 理解小说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故乡,让离家的游子多了一个永远也做不完的梦;故乡,在游子的记忆里 沉淀出了无限的美丽与思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文学世界,感受《故乡》的魅力。 二、作者简介 鲁迅(l881~1936)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 基人。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我们曾学过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社戏》。 三、写作背景 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1919年12月,鲁迅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在故乡,他目睹了故乡的冷漠、麻木、 市侩和猥琐,“希望”的破灭,心中感到无比的悲哀。1921年,作者依据这次回家的经历为题材,写了这篇小说。 文章是用第一人称来写的,是作者所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不能指作者自己。 四、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 阴晦(huì) 猹(chá) 五行(huì) 装弶(jiàng) 獾(huān)猪 胯(kuà)下 髀(bì)骨 愕(è)然 嗤(chī)笑 伶俐(línglì) 吓(hè) 瑟(sè)索 秕(bǐ)谷 寒噤(jìn) 廿(niàn)年 深黛(dài) 惘(wǎng)然 恣睢(zìsuī) 潺潺(chán) (2)词语释义: 阴晦:阴沉昏暗。 萧索:荒凉、冷落的意思。 家景:家庭的经济状况,也叫家境。 无端:没有来由,无缘无故。 如许:这么些。 嗤笑:讥笑。 鄙夷:轻视,看不起。 展转:同“辗转”,形容生活不安定,到处奔波。 恣睢:放纵,放任。 景况:光景、情况;本课指生活状况。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愕然:吃惊的样子。愕,惊讶;发愣。 寒噤:因受凉或受惊而身体颤动。 松松爽爽:形容轻松爽快。 隔膜: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五、整体感知 1.本文的人物有哪些?哪些人物是主要人物? 明确:人物有“我”、母亲、宏儿、闰土、杨二嫂、水生;主要人物是:闰土、杨二嫂。 2.小说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故事情节?采用了什么写作顺序? 明确:以“我”在故乡的见闻感受为线索。采用了时间顺序。 3.“我”的这次故乡之行的心情如何?“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明确:心情悲哀、悲凉。因为“我”是为了别它而回的,故乡的景物萧索、 故乡人物的变化都“我”感到悲哀。 4.好的文章总是有很强的感染力,它会让你或欢喜或悲哀,或豪情万丈,或郁悒满怀。诵读《故乡》,你认为笼罩全文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明确:整个《故乡》的情感基调是昏暗、阴冷、低沉的。其中唯一欢快的语 调出现在对儿时回忆的描写中,但笼罩全文的仍是一种忧郁和感伤。 5.把文章划分三部分。 明确: 一、回故乡(1-5) : 描写了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见到故乡的复杂心情,并交代了“我”回故乡的目的。开端 二、在故乡(6-77) : 写“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发展、高潮 三、离故乡(78-88) : 写“我”怀着深深的失望与痛苦的心情离开故乡, 但“我”并不因此 消沉、悲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