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375498

第11课短文二篇 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18张PPT)

日期:2024-05-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3次 大小:102379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1课,短文,二篇,承天寺,夜游,课件
  • cover
课件18张PPT。11 记承天寺夜游 调动你的语文积累,说出两句吟咏月亮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瞑》)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1079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承天寺 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1.对子互相听读全文,正字音,尝试划分节奏。 2结合自学成果,对子互相交流疑难字词并翻译全文。 预时:3分钟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遂至承天寺 念无与为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 怀民亦未寝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考虑,想到只是共同,一起睡觉于是大概是①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 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怀民也没有睡,我们就一起在院子里散步。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⑤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月色洒满庭院,如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错杂,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背景资料 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由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调离出京。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 《记承天寺夜游》就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真实地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和对知音难觅的无限感慨。 一是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 二是因为月色很美。1.小组内交流、补充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 2.小组内交流、补充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并思考什么是“闲人”? 预时:10分钟1.小组带领大家读出描写月色的句子,并做出赏析,说说这幅月夜图的特点。 2.结合全文内容与背景资料,小组展示闲人”含义,以及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展示形式可多样化,可板书展示,可情景演绎等,鼓励创新。) 预时:15分钟此句是全篇的精妙所在,寥寥18字,以极精练的文字描画出承天寺庭院中优美的月色,表现出浓郁的诗情。作者将月色当作水来描写,将月下的竹柏影当作水中的藻、荇来描写,突出月光树影的“交横”之态,创造出一个澄澈透明的世界。1.领悟“闲”之意入夜即解衣欲睡 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 与怀民于庭中散步 欣赏月下美景2.领悟“闲”之情“闲人”是指清闲的人,具有闲情雅致的人。 表面上看,似乎是说自己与怀民因遭贬斥,无所事事,故多闲暇,才会有闲情逸致来夜赏明月。但纵然在政治上有远大抱负,一贬再贬,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因此作者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