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单元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方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①类型 ②黄赤交角 ③运动特征 ④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空间变化 ⑤自身条件 ⑥时差 [学思心得] (教师独具) 常见光照图的判读 1.常见的光照图 (1)地球侧视图 一般北极在上,南极在下,赤道为一直线且居中,地轴或竖直或倾斜,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并平分赤道。二分日时,晨昏线过南北两极点,二至日时,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除二分日以外的时间,晨昏线与两极的某两条纬线圈(纬度度数相同)相切。 (2)极地俯视图 中心为极点,最外圆为赤道,虚线分别为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3)斜侧(俯)视图 观测点既不在赤道上空,也不在极点上空,观测到的光照情况即为斜侧(俯)视图。 (4)矩形投影图 矩形投影图是将南北极点、南北极圈、南北回归线放大到与赤道一样长,它与实际相比有很大的变形,离赤道越远,变形越大。判读此类图的关键是读出晨昏线,极昼极夜的范围和赤道上的日出时间(6时)、日落时间(18时)等信息。 2.光照图中点、线、面和角 地球同纬度各地昼长相等,夜长相等,且昼夜变化相同。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同一天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具体如下图所示: (1)两线———晨线、昏线 图1 图2 ①晨线:自西向东,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界线,如图1中 。 ②昏线:自西向东,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界线,如图1中。 (2)五点———晨赤点、昏赤点、晨昏北点、晨昏南点、太阳直射点 ①晨赤点: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00。如图2中C点。 ②昏赤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00。如图2中A点。 ③晨昏北点:晨线与昏线在北半球的交点,也是晨(昏)线上最北的点。北点(图2中D点)0时北昼,北点12时北夜(当晨昏北点为0:00时,其北方为极昼;当晨昏北点为12:00时,其北方为极夜)。 ④晨昏南点:晨线与昏线在南半球的交点,也是晨(昏)线上最南的点。南点0时南昼,南点12时南夜。 ⑤太阳直射点:即日心和地心的连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如图2中B点)。太阳高度为90°,地方时为12:00。它与晨赤点、昏赤点的经度差为90°。 (3)点线关系 ①晨昏线与纬线相切于晨昏北(南)点。晨昏线与赤道相互平分。 ②只在春分日和秋分日时,晨昏线为南北走向,即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如图3);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晨线为西北—东南走向(如图4中AB),昏线为东北—西南走向;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晨线为东北—西南走向,昏线为西北—东南走向。 图3 图4 ③晨昏北点到北极点的纬度差=晨昏南点到南极点的纬度差=直射点到赤道的纬度差=直射点的纬度度数。 ④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切点的纬度之和始终等于90°(互余)。 (4)面面关系 ①二至日时晨昏圈平面与赤道面的夹角为66°34′。 ②二分日时晨昏圈平面与赤道面的夹角为90°。晨昏圈平面与某一经线圈所在平面重合。 ③地球公转轨道面始终与赤道面呈23°26′的夹角。 (5)角度关系 ①二至日,晨昏圈与地轴夹角为23°26′。 ②二分日,晨昏圈与地轴夹角为0°。 1.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经线MO以东为东半球,以西为西半球,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完成(1)~(2)题。 (1)此时,下列四个城市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 A.海口 B.拉萨 C.合肥 D.北京 (2)此时,北京时间最接近( ) A.3时20分 B.15时20分 C.2时 D.14时 (1)D (2)A [第(1)题,由地球自转方向可知图示半球为北半球,从晨昏线分布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现象,即为夏至日。在夏至日,越往北(纬度越高)白昼越长,选项所列四个城市中北京纬度最高,白昼最长。第(2)题,由MO以东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