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的区位选择 学习目标: 1. 结合实例理解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掌握不同指向型工业的特点;了解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 2. 初步学会分析某一地区发展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找出其中的主导性区位因素;根据某一假定区域的区位条件,尝试进行简单的工业布局。 3. 初步懂得衡量工业区位合理性的标准是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统一;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前后工业布局的变化,体会其中的主要经验、教训。 设计思想: 影响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主要是经济方面)是本节教材的重点。教师可以“发展钢铁工业需要哪些主要条件?”为题,引导学生复习旧知,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明确指出:从经济角度考虑,工业区位的选择,就是要将工厂建在生产成本最低而利润最高的地方。围绕这一问题,通过课堂讨论,使学生逐步懂得:原料、动力、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条件、自然条件、科学技术条件等是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区位因素。可以提供若干工业区的区位图,引导学生分析探讨其中的区位因素,并适时提出“当一个地区无法满足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全部区位条件时应当怎么办?”将问题引到“在不同的优势区位条件下发展不同的工业部门”中去。利用几种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的工业部门(如电子工业、家具制造工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普通服装工业等),通过比较,找出它们的主导性区位因素。在此基础上,明确不同指向型工业的区位特点。至于社会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问题,学生理解上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简单介绍我国解放后工业布局的变化,以此加以说明。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可以通过对课本插图的分析,得出结论。对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问题,可先由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工业区位因素发展变化的具体表现,在引导学生分析出产生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科学技术的发展。 过程设计: 在前一节中,我们着重分析了工业的投入———产出关系,请回答:在发展钢铁工业时,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以钢铁工业为例,讨论影响工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 教师将学生的讨论结果逐条列出,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原料、动力、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条件、自然条件、科学技术条件等是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区位因素。 既然发展钢铁工业需要具备原料、动力、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条件以及自然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那么,一个地区是否具备这些条件,各种条件的优劣程度如何,就将决定该地区能否发展或怎样发展钢铁工业。从此意义说,工业发展的条件就是决定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 板书:一、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1. 影响工业发展的主要经济性区位因素 我们对比两个钢铁工业区,请大家分析它们主要区位因素。 教师向学生提供二三幅我国和世界主要钢铁工业区图(我国辽中南工业区图和日本濑户内沿岸工业区图),由学生讨论分析各工业区的主要区位条件,使学生通过实际例子进一步明确影响工业的各种区位因素。 从这两个工业区的情况看,的确如刚才所说的那样,原料、动力、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条件、自然条件、科学技术条件等是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区位因素。同时也不难看出,这两个地区的区位条件都不是很完美。那么,当一个地区无法满足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全部区位条件时应当怎么办? 板书:2.在不同的优势区位条件下发展不同的工业部门 教师组织学生对电子工业、家具制造工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普通服装工业的选址问题进行讨论,由数名学生阐述意见并说明其理由,其余学生进行评判,得出“不同的工业部门所要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不同”的正确结论。 虽然每一种工业的发展都需要具备多种区位条件,但不同的工业部门,对各种区位条件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因此,各种工业都应当选择最适合的地区去发展。 既然不同的工业部门所要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