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383044

第三章 生态坏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课件+学案+分层练习)

日期:2025-10-25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2次 大小:169283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生态,第三章,坏境,问题,环境保护,课件
    章末综合测评(三)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 600多年前神秘消失的楼兰古国一直牵动着人们的目光。赵光教授担纲创作了音乐剧《楼兰》,作为2013年“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参演项目之一,于4月26日至30日在上海上演。结合下图回答1~2题。 1.楼兰古城在两千多年前曾是塞外水乡、林草茂密的绿色王国和丝路重镇。楼兰古城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丝绸之路,战争频繁 B.位于大陆内部,降水稀少 C.过度樵采和灌溉用水增加,土地荒漠化 D.风力侵蚀作用强 2.N为塔里木盆地的内陆湖,M为湖边的小绿洲,N湖的主要补给水源与M绿洲盐碱化最严重的季节分别是(  ) A.地下水 夏季    B.冰雪融水 春季 C.冰雪融水 夏季 D.地下水 秋季 【解析】 第1题,楼兰古城位于塔里木盆地古绿洲的边缘,由于过度樵采和灌溉用水增加,导致荒漠化加剧,古城遭受沙漠侵吞。第2题,该地区属于内流区,且N湖的水位夏季最高,说明该湖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M绿洲潜水位夏季最高,此时气温高,蒸发旺盛,土壤盐碱化严重。 【答案】 1.C 2.C 读我国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A、C、D、E四个生态脆弱区共同存在的生态问题为(  ) A.森林破坏      B.水土流失 C.草场退化 D.生物多样性锐减 4.B地区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的形成原因包括(  ) ①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②地处第二、三级阶梯之间 ③土地贫瘠、植被稀少 ④河流稀少,多为季节性河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第3题,四个地区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较多且集中于夏季,且都有山地或丘陵的分布,具备水土流失的条件。第4题,B地区地处西北内陆地区,位于我国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气候干旱,植被稀疏,河流多为内流河。 【答案】 3.B 4.D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据此回答5~6题。 5.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 A.三江平原的土壤十分贫瘠 B.开发的成本过高 C.当前市场上粮食过剩,粮食价格下降 D.为了保护和改善三江平原的生态环境 6.长江中下游湿地破坏严重,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 A.用水量增多,地表水减少 B.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C.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大量湿地 D.大片湿地改建为鱼塘,破坏了生态环境 【解析】 第5题,三江平原属黑土,土壤肥沃;开发成本低;当前市场上粮食并不过剩。第6题,长江中下游地区水源丰富,不会因用水增多导致湿地减少。城市化多发生在自然条件良好,适合人类活动的平原地区。鱼塘本身即为湿地。 【答案】 5.D 6.B 目前,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达262万平方千米,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4以上。其中以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最为严重。据此回答7~8题。 7.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高山冰雪融水量的减少 B.工矿交通建设 C.过度的樵采、放牧和农垦活动 D.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8.下列防治荒漠化的措施中,合理的是(  ) ①退耕还牧 ②大规模开采地下水,增加灌溉面积 ③确定合理载畜量 ④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 ⑤改变耕作制度,降低复种指数 ⑥开展大规模人工降雨 ⑦融冰化雪 A.①②③ B.②③⑥ C.④⑤⑦ D.①③④ 【解析】 第7题,我国土地荒漠化加剧,主要是人类活动对地表植被破坏所致。第8题,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措施包括: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退耕还牧;对草场进行科学管理,规定合理的载畜量等。 【答案】 7.C 8.D 下图是甘肃省敦煌市地貌类型图。高大的鸣沙山环抱着月牙形洼地,泉水在洼地汇聚形成月牙泉(见图右下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