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物体的弹性 一、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具有弹性的方法。 2、了解弹性物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3、感受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具有弹性的方法。 教学难点:判断水和空气是否有弹性。 三、活动设计 活动一 实践与探究:弹性材料 活动目标: 初步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具有弹性的方法。 在活动中能乐于探索、积极参与交流。 活动器材:橡皮泥、海绵、尺、橡皮筋、垫板、粉笔、橡皮、玻璃杯、《活动记录》 活动二 实践与探究:水和空气有弹性吗 活动目标: 能通过实验判断水和空气是否有弹性。 在实验中养成仔细实验、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活动器材:塑料针筒、水 活动三 观察与交流:弹性的应用 活动目标: 1、了解弹性物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2、感受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活动器材:生活中弹性应用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 实践与探究:弹性材料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交流:怎样判断物体有弹性。 实践:判断哪些物体是弹性材料制成的。 学生交流以后教师进行总结,指导学生认识弹性材料的特点: “施加力改变物体原来的形状、除去力恢复原来的形状” 指导学生用手按一按、弯折一下,放开后观察物体是否恢复原来的形状,并在《活动记录》P10进行记录。 活动二 实践与探究:水和空气有弹性吗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交流:水和空气是否有弹性。 实验:探究水和空气是否有弹性。 引导学生交流水和空气是否有弹性,并说出理由。 鼓励学生动手尝试,并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进行小结:水几乎没有弹性。 活动三 观察与交流:弹性的应用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交流:根据教材图片交流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交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交流教材以外的弹性的应用。 鼓励学生勇于交流,巩固对弹性知识的认识。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