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386091

(新课标)鲁教版地理必修3第二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日期:2025-09-20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7次 大小:2596703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新课标,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单元
    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单元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方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①地理环境决定论 ②评价 ③经济可持续发展 ④持续性原则 ⑤人口战略 ⑥目的与意义 [学思心得] _____ _____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1.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分布 特点 含义 表现 地区 主要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地域性 各地区由于经济结构、产业政策、环境政策的不同,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有所不同 城市 环境污染 交通、工业活动、人类聚居地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集中 乡村 生态破坏 资源利用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 发展中国家 较发达国家严重,以生态破坏为主 ①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②没有足够的能力保护环境和处理环境问题;③发达国家污染工业的转移 发达国家 以环境污染为主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利用强大的经济实力对环境问题进行防治,使环境质量有所好转 全球性 有些环境问题不但影响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 酸雨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城市垃圾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 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物种灭绝与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生态破坏问题 2.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类型 主要分布区域 自然背景 主要防治措施 森林 破坏 东北、西南、华南林区 中温带、亚热带边远山区 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 草原 退化 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 半干旱、干旱草原区 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 湿地 萎缩 三江低地、湖滨、海滨 湿润的平原、湖泊、海洋边缘地区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 生物多 样性 锐减 林区、草原、近海海域 物种资源丰富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 土壤 侵蚀 黄土高原、东南丘陵 半湿润、湿润丘陵地区 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 土地 荒漠化 西北、华北半干旱区 半干旱内陆或春旱严重地区 植树种草、合理放牧、严禁砍伐 1.下图是我国主要环境问题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在“森林破坏严重”“河流污染严重”“酸雨”“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破坏”五大环境问题中,图中A地区的主要问题是_____,C地区的主要问题是_____。 (2)简述图中A地区主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3)图中B地区环境问题的危害有哪些? (4)试分析C地区的环境问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图中A地区主要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产生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入手分析。B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区,环境问题主要是过度砍伐森林造成的水土流失,其造成的危害需从整个长江流域进行考虑。C地区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臭氧层破坏,臭氧层破坏会影响地球生物的生存。 [答案] (1)土地荒漠化 臭氧层破坏 (2)自然原因: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脆弱;人为原因:过度砍伐森林、过度放牧和垦荒。措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 (3)过度砍伐森林,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长江生态环境恶化。(4)过量的紫外线使大量低等生物遭受灭顶之灾,从而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过量的紫外线还会使生物免疫力下降,从而影响青藏高原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循环经济 1.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差异 项目 传统经济 循环经济 低碳经济 资源利 用方式 粗放性一次利用,利用率低 资源输入减量化、集约化、多次利用,利用率高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物质 流动 物质单向流动,废弃物大量排放 物质循环流动,废弃物再生资源化 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重 结果 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环境问题 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结合 减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